呂后的功過是非
呂后(公元前241年一公元前180年),字娥飽,呂姓,名雉,單父(山東單縣)人,是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呂雉早年隨父親避難到沛縣,在一次宴會上結識劉邦,后來在劉邦任亭長時嫁給了他。呂雉在結婚后多年內都下田勞作、精于持家,她為劉邦生下了一兒一女。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大敗劉邦之后將呂雉和劉邦的父親抓去,此后呂雉做了兩年的人質。公元前203年秋,呂雉歸漢后,留守關中。劉邦登上帝位之后,封呂雉為皇后,子劉盈為太子,女兒封魯元公主。
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的兒子劉盈繼位,也就是漢惠帝。漢惠帝執政之時其實一直是呂后把持朝政。呂后當政后做了許多殘忍之事,她害死了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還將戚夫人做成人彘,對其他的劉氏諸王也加以殘害。
漢惠帝心地善良,他不堪忍受其母迫害手足的殘忍折磨,不久便抑郁病死。漢惠帝死后,少帝繼位。因為少帝年幼,呂后便臨朝執政。
呂后當政時也是有一定的政績的,她以曹參為丞相,繼續推行漢高祖的“與民休息”政策,先后廢除了秦以來的暴政。呂后還下令減輕田租,獎勵農耕,放松對商人的限制等。
呂后在繼劉邦之后,進一步加強了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這些措施對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外交上,呂后主張和匈奴修好,避免戰爭,使百姓能安于生產,為日后西漢的繁榮和穩定打下了基礎。
大漢的幵國皇帝
劉邦(公元前256年一公元前195年),漢朝的開國皇帝,沛郡豐邑中陽里人,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他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劉邦在中國歷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他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著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貧寒,他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秦末,劉邦因為釋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碰山中。后來陳勝起事,劉邦隨之響應,集合縣中約三千子弟攻占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后投奔項梁。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推翻了暴秦之后,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劉邦成功地從鴻門宴上脫逃后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于反敗為勝。后來劉邦一舉擊敗項羽,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于滎陽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邦登基后的漢朝面臨著諸侯王各自爭霸的隱患,他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王,一面開始采用休養生息的寬松政策治理天下。
他讓士兵回家種田,豁免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此后,西漢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緩和了多年來同匈奴的緊張關系。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的戰爭中受傷,后去世,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