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孟姜女是真實存在的嗎

                  孟姜女是否真有其人

                  在我國的民間,自古就有“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哭倒長城的孟姜女,便將山海關作為孟姜女哭長城之地,還在那里蓋了姜女廟。但事實上,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這是因為被指定為“孟姜女哭長城”之地的山海關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長城距離山海關數百里。除此之外,在歷史上也沒有任何資料記載長城被哭倒過,因此這個故事根本就不存在,與秦始皇也沒什么關系。

                  在唐朝末年,有一首詩叫《杞梁妻》,詩中說杞梁妻為秦國人,她曾經到長城哀悼筑長城而死的丈夫,“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這便成了孟姜女的前身。

                  到了宋朝,這個故事廣為流傳,杞梁開始有了姓,有說姓范,有說姓萬,還有叫杞郎或喜良的。南宋鄭樵曰:“杞梁之妻,于經傳所言者,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從這里可以看出,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的故事改編的,這個故事大致的形成時間應該是北宋年間。

                  然而不論是故事還是傳說,都不能取代歷史事實,孟姜女哭長城這件事事實上都被認為是不存在的。但這個故事非常生動,而且還有悲劇色彩,所以就成了各朝各代人們借題發揮的素材。

                  2020122612184962

                  戰國時,齊都中哭吊盛行,杞梁戰死,妻哭吊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期,“天人感應”之說盛行,所以杞妻哭夫便成了崩城和壞山的感應;隋唐年間,樂府中出現送衣之曲,所以送寒衣的內容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孟姜女哭長城演化的軌跡,這個故事因為流傳久遠,所以被賦予各種各樣的內涵。

                  也有人否定孟姜女是《左傳》中的“杞梁之妻”,因為在封建社會,哭夫的題材并不少見,再說,孟姜女明明是齊國的,后來又被說成是秦國的,這無疑是為了往秦始皇身上栽贓。

                  “成也李斯,敗也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一公元前208年),字通古。

                  戰國時期,秦國在邯鄲打了一次敗仗,次年,即公元前256年,秦國又派兵進攻韓、趙兩國,這一次,秦國打了勝仗。后來,秦國又將東周王朝也滅掉了。秦昭襄王于不久之后死去,他的孫子秦莊襄王即位,然而這個大王在位還不到三年,也死去了。這個時候,13歲的太子嬴政登上了王位。嬴政剛剛即位時,秦國的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相國呂不韋的手里。

                  后秦王嬴政逼死呂不韋,獨攬大權。呂不韋一倒臺,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就開始紛紛上書,想要驅散來自他國的門客。嬴政接受了這些人的建議,于是下了一道逐客令,稱不論是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的,都得離開秦國。李斯為楚國人,是著名儒家學派代表荀子的學生,他向秦王嬴政遞交了一份有名的《諫逐客書》。

                  2020122612202519

                  李斯說:“從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當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著客卿建立了不朽的霸業,然而現在大王卻將外來的人才都攆走,這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嬴政重視李斯的才華,取消了逐客令,令其擔任廷尉。此后,工于心計的李斯一面加強對各國的攻勢,一面派人到列國游說諸侯,使用反間、收買等手段,配合強大的武力進攻,最終使秦國更加強大。

                  韓王安見秦國強盛,便主動派公子韓非到秦國來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國的屬國。韓非也是荀子的學生,此次韓非受命于韓王,見到了秦王,上書表示愿為秦國統一天下出力。這份奏章一送上去之后,秦王還沒來得及考慮重用韓非,一旁的李斯就著急了,他生怕韓非奪走自己現在的地位。

                  于是李斯在秦王面前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在如今這樣的形勢下,他一定會為自己的國家考慮,如果讓他回國,也是個后患,所以不如趁現在找個罪名把他殺了。”秦王嬴政聽了這話后有點猶豫,他下令先把韓非扣押起來,準備日后再審問。

                  韓非進了監獄后根本就找不到辯白的機會,此時李斯就立刻派人給韓非送來了毒藥,無奈之下,韓非只好服藥自殺。秦王嬴政在扣押了韓非之后很后悔,所以不久后就打發人把韓非放出來,然而這時一切都晚了,韓非已經死了。

                  李斯曾經用一道奏折留在了秦國,并用各種詭計讓秦國強盛,然而他也為了一己之私而使秦王損失了很多人才,可謂是“成也李斯,敗也李斯”。

                  (1)
                  上一篇 2020年12月26日 20:08
                  下一篇 2020年12月26日 20:27

                  相關推薦

                  • 明朝朱棣

                    朱棣篡位奪權 朱棣(公元1360年一公元1424年)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鰹郷元璋的四子,原廟號“太宗”,后由明世宗...

                    2020年12月20日
                  • 秦國的戰神白起

                    秦國的戰神:白起 白起,又稱公孫起,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257年,戰國時期秦國鄙縣(今陜西寶雞眉縣)人。白起被人稱為戰國...

                    2020年12月26日
                  • 龐涓和孫臏的故事

                    孫臏與龐涓的是非恩怨 孫臏與龐涓同出于鬼谷子門下,他們一同學習兵法,結拜為兄弟,孫臏為兄,龐涓為弟。后墨翟推薦孫臏到魏國...

                    2020年12月26日
                  • 大禹治水替父親

                    子承父業的大禹治水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水災致使大片莊稼被淹、房子被毀,百姓們沒有辦法,只好攀上高處。因...

                    2020年12月26日
                  • 伏羲為人類做出的貢獻

                    伏羲對人類的貢獻 伏羲(生卒年不詳),風姓,又稱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他是古代...

                    2020年12月26日
                  • 秦始皇對抗匈奴

                    秦始皇對抗匈奴的對策 匈奴人分布在蒙古高原上,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后,匈奴就經常南侵。 全國統一以后,秦始皇派蒙恬率軍三十萬...

                    2020年12月26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