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逃秦
孟嘗君即田文,戰國時齊國貴族,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
秦昭襄王為了拆散齊楚聯盟可謂費勁了心機,對待楚國,他采取的是硬手段;而對待齊國,他運用的則是軟手段。當秦王聽說齊國最有勢力的大臣是孟嘗君后,便邀請孟嘗君來咸陽,說是要拜他為丞相。
孟嘗君應秦王之邀來到咸陽,他不僅隨身帶了一大幫門客,還送給秦昭襄王一件純白的狐貍皮的袍子做見面禮。秦昭襄王知道這是很名貴的銀狐皮,便欣然接受并藏在自己的內庫之中。最初,秦昭襄王本來打算請孟嘗君當丞相,然而又顧慮他是齊國人,因此將孟嘗君軟禁起來。
孟嘗君為了逃出秦國,派人將送給秦昭襄王的狐皮袍子偷出來,轉送給秦昭襄王的寵妃。這個妃子得了皮袍之后十分開心,便向秦昭襄王進言,勸他釋放孟嘗君。秦昭襄王立刻同意了,并下發了過關的文書,讓孟嘗君他們回去。
孟嘗君得到文書之后連忙趕往函谷關,他知道秦王必定會反悔,那時候一切都晚了。后來孟嘗君還改了名,換了姓,把文書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關上的時候正是凌晨,依照秦國的規矩,直到早晨雞叫之后才能放人。于是孟嘗君等人就只好愁眉苦臉地盼望著天亮,這時,一個門客忽然捏著鼻子學起公雞叫,一聲接著一聲,惹得附近的公雞全都叫了起來。
這時,守關的人聽到雞叫,便打開了城門,驗過過關文書之后便讓孟嘗君出了關。后來,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他立刻派人趕到函谷關,然而那時候孟嘗君已經走遠了。
浪漫詩人的悲哀現實
屈原,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耕歸)人。
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后,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又想重新與齊國聯合。后來,楚國的意圖被秦國發現了,剛剛即位的秦昭襄王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了一封信,請他到武關(今陜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
楚懷王一時間拿不定注意,想去,但是又怕有什么危險;不去,又怕得罪了秦國。正在楚懷王猶豫不絕的時候,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一直都很強暴,他們就像是豺狼一樣,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受盡了秦國的欺辱,大王這次去,一定又會上了他們的圈套。”
然而楚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和屈原想的卻不一樣,他一個勁兒地勸楚懷王去,說道:“咱們為了把秦國當做敵人,結果死了好多人,又丟了土地。現在正好趁這個機會,和秦國一起重修舊好,這樣才能保住以后的太平日子。”最終,楚懷王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到秦國去了。
楚懷王此次前去的結果果然不出屈原所料,被秦國預先埋伏好的人馬截斷了后路。楚懷王見了秦昭襄王之后,就被對方逼迫著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楚懷王氣憤難耐,沒答應,于是秦昭襄王就把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要楚國大臣拿土地來贖。后來,楚國的大臣們左思右想,決定將太子立為新的國君,拒絕割讓土地。此次被立的國君就是楚頃襄王,而公子子蘭當了楚國的令尹。
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一年多,在這期間,他吃盡了苦頭。他曾經冒險逃出過咸陽一次,但是又被秦國派兵追捕了回去。最后,楚懷王連氣帶病,很快就死在了秦國。
楚懷王的死激起了楚國人的怒火,他們已經受秦國欺負多年,現在大王也死在了外頭,心里自然很不平。特別是大夫屈原,更是氣憤。于是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親賢臣,遠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將來為死去的楚懷王報仇雪恨。
然而新君王聽信讒言,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了湘南。屈原本來是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希望能夠做到富國強民,然而卻被一些奸臣排擠出了朝廷,所以他到了湘南以后,經常在汨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思想徹底破滅,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絕望至極,遂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優秀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離騷》。屈原在自己的詩歌里抒發了郁郁不得志的悲憤之情,表達了對那些賣國的小人的痛恨。后來,屈原被認為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