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與龐涓的是非恩怨
孫臏與龐涓同出于鬼谷子門下,他們一同學習兵法,結拜為兄弟,孫臏為兄,龐涓為弟。后墨翟推薦孫臏到魏國,與其同學龐涓一起為魏王效力。孫臏的到來讓龐涓感到非常沮喪,因為在孫臏的面前,龐涓常常顯得一無是處。
最初,魏王設酒宴與孫臏談論兵法,孫臏對答如流,魏王也向龐涓提出了一些問題,然而龐涓完全“不知所出”。后來,龐涓在魏王面前試兵布陣,而精通兵法的孫臏則將龐涓的陣法——識破,不但如此,還擺出精巧陣法,使龐涓“茫然不識”。龐涓以前就嫉妒孫臏的才智,如今經歷了數次的磨合之后,更是覺得如芒刺在背,非得要除掉孫臏,才能痛快。
龐涓終于想出了一條詭計,在魏王的面前誣陷孫臏與齊國私通,還說孫臏以省親掃墓為由,準備叛魏赴齊。當時魏國與齊國不和,魏王聽了龐涓的話后大怒,他不辨真偽,就將孫臏革職,并交給龐涓問罪。
起初龐涓本想殺掉孫臏,然而他又想起了《孫子兵法》,這本書一直是他想得到的。于是龐涓假裝慈悲,對孫臏說:“本來魏王要判你死罪,然而我再三懇求,所以現在改為刖足贓面。”
一時間,心胸坦蕩的孫臏信以為真,不但接受了殘酷的刑罰,最后還在肢體殘疾的情況下恭順地為龐涓默寫了《孫子兵法》。
后來,龐涓的一位家丁起了憐憫之心,冒死將真相告知了孫臏。孫臏在得知了龐涓的蛇蝎之心后雖然氣憤,但是想到如今他的身體已經殘廢,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逃脫。想來想去,孫臏終于想到了一條妙計。孫臏想:“既然龐涓是由于我的才能而加害于我,那么現在如果我裝瘋,就可以脫身了。”
想到這里,孫臏就開始裝起瘋來。他每天披頭散發、痰涎滿面,時而大哭,時而又大笑。龐涓聽到孫臏發瘋的消息后連忙趕來,試圖親自察看。一見到龐涓,孫臏更是“瘋性”大發,他表演得惟妙惟肖。然而龐涓仍有疑心,便叫人把孫臏拖到豬圈里,送酒食試他。孫臏見狀,便將所有的酒菜打翻在地,反而嚼食遞給他的糞便。這個時候,龐涓才信以為真。
龐涓見孫臏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廢物,便逐漸放松了警惕,任孫臏在豬圈里爬來爬去。后來,齊國想出了救出孫臏的辦法,在救出孫臏之后,齊王就任命他為軍師。再后來,孫臏在馬陵道與魏軍交戰的時候,設計殺了龐涓,報了深仇大恨。
撲朔迷離的鬼谷子其人
鬼谷子,姓王,名詡,也叫王禪、玄微子,因隱居于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稱鬼谷先生,后人稱之為“王禪老祖”。鬼谷子是先秦諸子之,春秋時期衛國朝歌人。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這得益于他的門生們。如叱吒戰國時期的蘇秦與張儀(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的身世一直撲朔迷離,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他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于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和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被世人認為是奇才、全才。鬼谷子的著作有《鬼谷子》,又叫《揮闔策》,還有《本經陰符七術》。
后人將鬼谷子的言論整理于《鬼谷子》一書中,保留在道家經典《道藏》中。其內容涉及軍事、政治、外交等多個領域,主要講的是謀略的理論。道教將鬼谷先生奉為“古之真仙”,據說他在人間活了百歲,后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