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學會助人為樂議論文800
愿望和現實是常常抵觸的。如材料所云,同學都欣賞助人為樂的品質,卻不想讓自己擁有這一品質。
是自己沒有這種品質嗎?有,人性本善。
為什么要拒絕這種品質呢?“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千百年的古訓似乎成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社會的這種不良觀點不知道為什么被有些人悄悄地接受了,人們都在自己的身上織起了一張張保護網。
這種觀念四處滲透,污染了一些青年學生的善良之心。
難道善良、善心就不能保護自己,助別人一臂之力就會進入災難的深淵嗎?李素麗經常伸出手臂去扶幼弱病殘的人上車,她失去什么了嗎?徐虎免費伸出手為人們搞維修,王廷江用雙手幫助人民富裕,捐岀自己一生的積蓄,也沒碰上什么災難呀!他們不僅沒感到個人有什么利益受到損失,而且還感到生活得充實、自在,活得有人生價值,活得很幸福。
人們拼命拒絕善心在自己身上扎根,這帶來的后果怎樣呢?瞧瞧吧,受了傷的老人躺在街上獨自呻吟,人們視而不見走自己的路;落水的生命在那里掙扎,人們只以為魚兒在戲水;黑夜中歹徒持刀殺人,也許人們大叫一聲,一個生命便可以挽救,可大伙卻只當不見。社會如此下去,沒有一點溫情、愛心,它將比墳墓還要冰冷。
喚回一點身上的善心吧,讓“助人”成為社會的準則。讓這種善良的觀念成為風氣吧,那么青年學生不僅會說自己欣賞助人為樂的人,而且會用行動回答“讓我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