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雪恥
越王勾踐(公元前520年一公元前465年),古稱“句踐”,春秋末年越國君主。越國是華夏族建立的國家,勾踐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孫,周王朝建立后封勾踐的先人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守宗廟,故建立越國。勾踐即位不久,于公元前496年被吳國打敗,做了吳國的俘虜,于是就有了“臥薪嘗膽”的典故。
勾踐被赦歸國后,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后來他重用范蠡、文種等人輔佐自己,勵精圖治十幾年,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率領精銳而出,僅留下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促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國議和。
后來,勾踐又不斷起兵征伐吳國。勾踐二十四年,吳國國都被越軍圍攻三年后被攻破,夫差自殺而死,吳國滅亡。隨后,勾踐興兵向北方進攻,鄭國、宋國、魯國和衛國等國都歸附越國。勾踐將國都遷至瑯現(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會盟,周元王正式承認其為霸主。
“士為知己者死“
在春秋時期,楚莊王大宴群臣,他們從日出喝到日落,后來還點起燈燭繼續喝。這個時候,一陣大風忽然刮過,把宮中的燈燭全部吹滅。就在大家驚慌的時候,一個喝得半醉的將軍忽然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這位妃子大驚,她摸著那個將軍的頭盔,然后折斷了他頭盔上的帽纓,還大喊道:“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現在我已經折斷了他的帽纓,拿在手上,待會點燈后就可以知道是誰這樣造次了。”
楚莊王聽了妃子的話后立刻說:“且慢!今天是我請大家喝酒,一定是有的人喝醉了,所以才冒犯了妃子。酒后失禮不能責怪,我身為大王,更不能為了你而傷害我的大臣。”這時大家都沉默了,楚莊王接著說:“今天大家都要痛飲,現在大家就把帽纓全部拔掉吧!”楚莊王一下令,參加宴會的一百多位將軍都拔掉了帽纓,直到這時,楚莊王才命令下人重新點燈。這一晚,君臣喝得很盡興。
三年后,楚國和晉國發生了一場大戰。在戰場上,一位將軍總是奮不顧身地沖在前面。而他是第一個沖進敵陣,擊潰晉軍的人。戰后,楚莊王把那位將軍召到跟前,問道:“在平日里,我并沒有特殊優待你,為什么你會舍生忘死地戰斗呢?”這時將軍回答說:“大王還記得三年前的宴會嗎?那個被折斷帽纓的人就是我。當時蒙大王不殺不辱,所以我決心肝腦涂地,以報大王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