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于課外閱讀的議論文
如果把教科書比作土壤,那么課外閱讀就可以看作是施加的肥料。單靠土壤里的養料而不適量地添加肥料那一定會導致“營養不良”。而現狀正是如此,有調查表明,現在不少青少年閱讀面狹窄,以致無法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課外閱讀有趣、益智、長見識,為什么會受冷落呢?原因很簡單,那是由于考分的重壓和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目前的選拔制度上「以考分論英雄”,“一分之差成千古恨”是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營養不良”算什么,只要能得個好分數。得好分數靠什么,努力、努力、再努力,所有的時間都應該用在學習上,用在大啃教科書、參考書上。學習成績好的要“更上一層樓”,學習成績不太好的,要“笨鳥先飛早入林”。
于是乎,那些與考試成績無關的課外書籍被家長斥之為“閑書”嚴禁閱讀。在一項“您最希望孩子買的書”的調查中,90%的家長都選擇了“輔導讀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見一斑,而課外閱讀也由此被扼殺。
然而有些“課外閱讀”卻有著驚人的生命力。漫畫卡通、言情武俠小說屢剿不滅,“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據統計,這類“課外讀物”竟位于青少年圖書消費量的榜首。
究其原因,還是壓力過大。壓力之下,身心俱疲,漫畫卡通之類的讀物看起來毫不費勁,而且那些跌宕的情節,豐富的想象,確實迷人。讀這些讀物時,身心得到放松,恍若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一個沒有壓力的世界。
課外閱讀已被禁止,再加上漫畫之類的夾擊,那些真正有益身心的課外讀物真是沒有了生路。
缺了肥料的樹苗是難以成為棟梁之材的。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標本兼治。治標要向青尹年們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例如科普作品、世界名著,用這些飽含'營養的“大餐”去取代那些徒具“熱量”的“快餐”。
治本就必須對選拔制度進行改革,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為青少年們創造看課外讀物的空間,這樣標本兼治才能使課外閱讀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