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假道伐虢故事

                  “假道伐虢”的典故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在軍事上,其意為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后,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這一典故出自春秋時期的一次戰爭。

                  虞公,姬姓,周王室的后裔,是公爵諸侯。當時虞國和虢國是同姓的公爵國家,兩國都與晉國相連,唇齒相依。晉獻公一直想滅掉虢國,便找來大夫荀息商討計策。

                  荀息說:“虞公貪愛寶物而且愚味,可用屈地的良馬和垂棘的良璧賄賂虞公,假意向虞公借道攻打虢國,離間虞國和虢國。”晉獻公深表贊同。

                  于是,晉獻公派遣荀息帶著寶璧和良馬出使虞國。虞公見到寶璧和良馬后非常高興,荀息說:“寡君仰慕君之賢明,敬畏君之權威,不敢私藏寶物,特遣臣奉獻于君。”虞公說:“如此說來,貴國是有求于我了。”

                  8435e5dde71190ef2e648c20c91b9d16fcfa60b5

                  荀息說:“虢人多次侵犯我邊境,寡君只得委曲求全,請求講和,可是虢國不守誓約,再次侵擾鄙邑的邊境。寡君敬仰以正義為念,遂敢請假道貴國入虢請罪,若能克虢國,將所得之物全部奉獻給貴國,以達感恩之情,寡君愿和貴國世世修好。”虞公聽后非常高興,立刻答應出兵伐虢。

                  此時精明的大臣宮之奇勸說虞公:“虞國和虢國彼此相依,互為表里,若虢國滅,虞國如同唇亡齒寒,晉君貪得無厭,切不可假道于他。”虞公不聽,仍舊出兵幫助晉國攻打虢國。晉國消滅了虢國。后來,晉國還師經過虞國,在虞國借宿,并乘虞國不備將其消滅,還將虞公捕虜押解回晉國。就這樣,虞公因為良馬和寶璧而失去江山。

                  一戰貽笑干古的人

                  泓水之戰是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宋國與楚國為爭奪中原霸權,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約在今河南省柘城縣西北)發生的一場戰爭。戰爭以宋國失敗而告終,宋襄公也因此戰而貽笑千古。

                  齊桓公去世后,齊國發生了內亂,宋襄公協助齊孝公繼位。同時,楚成王趁機將勢力滲透到中原。公元前639年春,宋、齊、楚在齊國會盟。宋襄公又強烈要求于同年秋天,三國在宋國召開諸侯大會。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約楚成王和陳國、鄭國、蔡國、徐國、曹國等國的國君在盂(今河南省睢縣西北)會盟。結果,齊國和魯國借故未到。

                  宋襄公輕車簡從赴會,被楚成王找準時機突襲。自此宋和楚兩國相持不下,后來魯僖公從中調解,楚成王于同年的冬月將宋襄公釋放。宋襄公因為不甘受楚之辱,所以回去之后,于公元前638年夏聯合許國、由衛國和滕國進攻附楚的鄭國。為救鄭國,楚成王率軍攻打宋軍。宋襄公*撤離鄭國,迎戰楚軍。

                  2020122608541975

                  公元前63811月初,楚軍抵達泓水南岸,在泓水北岸的宋軍列陣待敵。右司馬公孫固在楚軍渡河時對宋襄公說:“敵眾我寡,可半渡而擊。”然而卻遭到了宋襄公的拒絕說:“仁義之師,不推人于險,不迫人于阪。”后來楚軍渡過河開始列陣時,公孫固又建議宋襄公趁楚軍立足未穩之時發起進攻,宋襄公又拒絕說:“不鼓不成列。”就這樣,宋襄公一直堅持等到楚軍列陣完畢后才下令對其發起進攻,由于宋襄公的軍隊沒有楚軍實力強大,致使宋軍大敗。

                  宋襄公墨守成規,致使戰爭失敗,宋國也由此實力減弱,無緣春秋霸主。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6日 16:47
                  下一篇 2020年12月26日 16:59

                  相關推薦

                  • 焚書坑儒

                    細說“焚書”與“坑儒” 秦始皇為了穩定統治,消除分裂割據的思想和政治傾向,進行了文化和思想上的鎮壓。當時的一些儒生、游士...

                    2020年12月26日
                  • 蜀國的國君

                    蜀漢的幵國之君 西晉史學家陳壽評價劉備說:“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

                    2020年12月27日
                  • 文壇巨子蘇軾

                    文壇巨子蘇軾 蘇軾(公元1037年一公元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畫家、詩人、書...

                    2020年12月15日
                  • 開元盛世的名相

                    唐玄宗時期的賢相張九齡。 張九齡(公元678年一公元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人...

                    2020年12月13日
                  • 夷陵之戰

                    耗損蜀漢的“夷陵之戰”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而被孫權所殺,自此吳國和蜀國結下了仇恨。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

                    2020年12月27日
                  • 夏朝的法律制度

                    有據可查的夏朝法律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夏朝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國家一樣,在經歷了漫長的原始氏族社會后,開...

                    2020年12月26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