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宣王中興”
周宣王,中國周朝第十一位君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827年一公元前781年,華夏族,姬姓,名靜(一作靖),周厲王之子,死后被追謚為世宗。
“國人暴動”發生后,周宣王繼位,他整頓朝政,重用召公、周公等大臣輔佐自己。在周宣王執政期間,社會矛盾得到了緩和,一度衰落的周朝達到一時復興。宣王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史稱“宣王中興”。
公元前824年,宣王四年,大夫秦仲攻伐西戎被殺。宣王又命秦莊公兄弟五人繼續攻打戎,終于取得勝利。宣王五年,宣王與尹吉甫于鼓衙(今陜西澄城西北)共同討伐稔血(即西戎)。尹吉甫率兵直接攻進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使得檢猶向西北方向退走。
“宣王中興”時間短暫,到了宣王晚年,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由于宣王連年征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雖然擴大了周朝的疆域,但并未解決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矛盾,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西周的滅亡。
周厲王的暴政
周厲王,姬姓,名胡,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828年,為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君王,公元前857年即位,在位37年。在位期間,周厲王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違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即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準國人(指工商業者)依山澤而謀生。
周厲王是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君王,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改革家,不過他是被記入了歷史反面人物的檔案里。周厲王在位期間橫征暴斂,殘酷剝削和壓榨勞動人民。不但如此,他還剝奪貴族權利,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壟斷社會財富和資源,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周厲王為了擴充周朝版圖,多次向南征伐荊楚。曾經臣服周的東南淮夷因不堪忍受剝削而反抗周朝。周厲王為了壓制國人,嚴格控制輿論,不準任何人有任何怨言,一旦周厲王的巫師發現誰有怨言就報告給周厲王,他立即將這些人處死。因此,周朝甚至出現了見面不敢說話的局面,“道路以目”就是百姓敢怒不敢言的寫照。
公元前841年,國人發生暴動,人們將王宮包圍,周厲王倉皇而逃。公元前828年,周厲王死于彘(zhi,今山西霍縣)地。國人擁立召公和周公共同管理朝政,年號為共和。自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弋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明確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