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即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做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鑄品,大約出現在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此鼎形制雄偉,重約832.84千克,高達1.33米,口長1.10米,口寬0.79米。司母戊鼎高大厚重、氣勢宏偉、工藝高超、紋飾華麗。
“司母戊鼎”這一稱謂源于郭沫若先生,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曾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來。
西周的建立者武王
西周世祖武王(公元前1087年一公元前1043年),漢族,姬姓,名發,謚號武王,廟號世祖,是西周的建立者,華夏杰出的領袖。周武王是周文王的次子,其兄伯邑考被紂王殺害。公元前1。56年文王去世,武王繼承王位。
武王姬發繼承其父遺志,立志要推翻商朝統治。在上任之后,他便開始積極地籌備殲滅商朝的資本,他任命姜尚為軍師,南宮括為元帥,武吉為將軍,負責軍事;任命其弟周公旦為輔佐,負責政務;任命召公、畢公等人為助手。
后來,姬發抓住時機,觀兵孟津,大會一千諸侯。又過了兩年,姬發見時機成熟,親率大軍伐商。兩軍大戰于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商軍全線潰退,紂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臺。后姬發建都鎬京,改國號為大周,在位3年后駕崩,謚號“武王。”
周武王胸懷韜略,處事果斷,他在商朝走向末路的時候為民請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擴大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伐紂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紂王一個措手不及。周武王有著杰出的個人魅力,得到了廣泛的擁護,這也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武王姬發在位3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