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輝煌的都城殷
《竹書紀年》中載:“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這里面的“殷”,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或者“大邑商”。自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12位君主長達273年的統治。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殷墟遺址主要包括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和沮北商城遺址等,大致分為王陵區、宮殿區、一般伊:;49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保護區核心面積約為四百多公頃。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且被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存在的都城遺址,是中華古都之首。殷墟曾經是盤庚遷都后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廢墟上仍然可以看到城市的原貌:古老的沮河水從市中緩緩流過,城市布局嚴謹合理。
殷墟的發掘是我國重大的考古發現,這里出土的文物外觀精美、品種繁多、數量巨大,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商朝軍隊的編制
甲骨文《柏根氏舊藏甲骨卜辭》中有對商朝軍隊的記載,如“口方出,王自征”。《殷契粹編》中也有“□王自征人方”。這些卜辭表明,商王是最高軍事統帥,有時親自出征。商王不出征的時候,他的貴族大臣和方國首領擔任此職務,他們平時治民,戰時領兵。甲骨文中常有“口”“射”“戍”等名號出現,可能表明當時軍隊成員已有不同的職守。商朝除王室擁有強大的軍隊外,各宗族或各方國也都掌握相當數量的軍隊。
商朝的軍隊已經有了“什”的士兵編制。甲骨文中的十個“什”組成“行”,由“百夫長”指揮。而十“行”為“大行”,由“千夫長”指揮。“什伍”之制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軍隊編制。
據說,商王親自率領的軍隊稱為“王師”,由三個“師”組成三個“大行”為一“師”。而商朝的戰車編制實行五進位制。每輛戰車有三位士兵,五輛戰車為一組,前三后二,前面的戰車有五位提供勤務的徒役。五隊戰車,就是二十五輛戰車,組成一個戰斗單位,由“馬亞”指揮。一百輛戰車的指揮官稱為“多馬亞”。如果一次出動的戰車超過二三百輛,就由商王親自指揮。
商朝軍隊的武器裝具,據考古發掘和甲骨文記載,主要有戰車、斧、鉞、干盾、弓箭、戈、矛、刀、矢鑲、頭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鑛、頭盔等大部分都是用青銅鑄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