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儒學先驅

                  儒家文化的先驅

                  箕子名胥余,是文丁的兒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父。他官至太師,受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地區)。箕子才華橫溢、性情耿直,早朝內任太師,輔佐朝政。箕子佐政期間因為直言而見罪于帝辛入獄,周朝滅商之后,周武王將箕子釋放,并虛心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但箕子不愿做周的順民,便帶著遺老故舊從今膠州灣東渡到朝鮮,創立王朝。

                  箕子是我國儒家文化的先驅,其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神道設教

                  箕子在《洪范》篇中認為神權至上,這反映了殷商時期“率民以事神”的社會現實。他認為統治者必須按照天生萬物的法則辦事,違背了這個法則,就要受到上天的懲罰。“我聞在昔負系埋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彝倫攸。色系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

                  1. 補偏就正

                  箕子認為不同類型的個性特征和品格都應釆取補偏救弊的辦法,使之合于正道。他說:“無反無側,王道正直。”“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沉潛剛克,高明柔克。”他還設計出了治國的方案:“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歲月日時無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意思是王者的過失會影響一年,卿士的過失影響一月,師尹的過失影響一日。如果一年一月乃至一日都沒有變化,百谷就能成長,政治光明,人盡其才,國家就會太平。

                  2020122518224735

                  1. 重視“五事”

                  商紂王亡國后,箕子總結教訓,提出對君主及太子要在“貌、言、視、聽、思”這“五事”上進行教育。“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又,明作晳,聰作謀,睿作圣。”

                  1. 選用平民

                  這里的平民是指商周社會中低于卿士、師尹但高于奴隸的一個階層。箕子主張在平民中選擇合乎貴族統治需要的人任用之。

                  此外,箕子在“八政”中認為國家要員應該做八件事情:一是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財物,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住行,五是管理教育,六是管理司法,七是接待賓客,八是治理軍務。

                  肉袒請罪的微子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姓子,名啟,世稱微子、微子啟,其中“微”是國號,“子”是爵位。后為避諱漢景帝之“啟”,將微子啟改名為開。

                  商紂王執政時期,微子多次進言,希望商紂王能夠勤政為民,然而都不被商紂王采納。后來微子遂與太師箕子、少師比干商議,箕子曰:“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于是微子遠離紂王,逃到微(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后又遷到山東梁山西北,此地亦稱為微。

                  商紂王被武王打敗后,微子手持祭器來到武王軍門前,他肉袒面縛,跪地膝進,左邊有人牽著羊,右邊有人秉茅,他詳細地向武王說明了自己為什么遠離紂王。武王很感動,“復其位如故”,微子仍為當朝卿士。

                  2020122518235424

                  “人牲”和“人殉”在奴隸制社會,奴隸毫無社會地位可言,連基本的人權也得不到保障。

                  奴隸們辛勤勞動,為奴隸主貴族創造了大批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然而奴隸主不但強迫奴隸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進行各種繁重的勞動,還把他們當作牲畜一樣任意屠殺。根據史料記載,奴隸制時期,君王和奴隸主經常為了祭祀祖先和神靈殺害奴隸,作為供品,叫作“人牲”。如果奴隸主或者其親屬死了,還要把奴隸殺死或活埋來陪葬,以滿足死者死后被服侍的需要,叫作“人殉”。

                  《商朝帶枷的奴隸俑》于1937年在殷墟出土。這幅畫生動地描述了奴隸的悲慘生活:女奴雙手枷在胸前,男奴雙手枷在背后……河南安陽武官村商王大墓是萬惡的殉葬制的一個罪證。這一帶王陵區先后發掘出11座巨大的王陵和1200多座奴隸殺殉坑。這座墓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最大的,其規模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無論是“人牲”,還是“人殉”,奴隸們都會死得很慘,有的被砍頭,有的被活埋,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斬,有的被推入坑中用錘子砸死。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6日 02:20
                  下一篇 2020年12月26日 02:30

                  相關推薦

                  •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上古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軒轅黃帝,他是傳說中華夏史上的第一位帝王。黃帝生于公元前271...

                    2020年12月26日
                  • 蜀國的國君

                    蜀漢的幵國之君 西晉史學家陳壽評價劉備說:“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

                    2020年12月27日
                  •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公元617年,李淵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在太原起兵,他們的隊伍很快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并占領了長安。 公元61...

                    2020年12月13日
                  • 孔甲

                    第十四任君王孔甲 公元前1800年左右,夏王朝傳到了第十四任君主孔甲的手上。 孔甲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君王,他游手好閑、驕奢...

                    2020年12月26日
                  • 西廂記作者是誰

                    元曲《西廂記》王實甫 王實甫,名德信,定興(今定興縣)人,是中國著名的作家,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和《...

                    2020年12月17日
                  • 清朝的開國之君

                    清朝的幵國之君 愛新覺羅?皇太極(公元1592年一公元1643年),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帝,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

                    2020年12月21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