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傅說(公元前1335年一公元前1246年),山西平陸人,我國殷商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學家,在殷商王武丁時期擔任宰相。武丁夢得圣人,名曰說,求于野。乃于傅巖得之,舉以為相,國大治。據正史典籍、近年考古發現及傅氏早期家譜等文獻記載,他是中華漢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說是商朝宰相,《說命》三篇中記載了他的言行,其中留下了“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千古名句。《說命》是我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史觀的基石。高宗武丁尊稱傅說為“圣人”,而歷史上人們總把他敬之為“圣人”“天神”“夢父”及“天策星”。歷代文人名士更是對他多有贊譽,如屈原、李世民、杜牧、王維、司馬光、蘇軾、孟子等,均撰文賦詩頌揚他的卓才高德。
褒貶不一的商紂王
商紂王即帝芋(公元刖1105年一公元刖1046年),名受,后世人稱殷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后,辛為嗣。司馬遷的《史記?殷本記》中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意思是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帝辛在繼位之初頗有政績,他重視農桑,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使得國力強盛。他發起對東夷的戰爭,擊碎了東夷向中原擴張的野心,把商朝勢力擴大到江淮一帶,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統一東南以后,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對此,郭沫若在一首詩里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漸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
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年去世,在位30年,后世評價褒貶不一。他是中國商朝末代君主,同時也是史載有名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