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風的“九世之亂”
公元前1411年至公元前1321年,在商王仲丁之后,商王朝內部發生了王位紛爭,國家一度衰敗,這個過程先后經歷了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位商王,史稱“九世之亂”。
九世之亂全程如下:商王仲丁繼位后,將國都從西亳遷至囂(有人說在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另有人說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此時,東南方的夷族逐漸強大,藍夷叛亂,向商朝發起進攻,仲丁出兵擊退,然而此戰削弱了自身的勢力。商王仲丁死后,他的兄弟們又為了爭奪王位展開爭斗。外壬是仲丁的弟弟,他憑借自己的勢力最終繼承了王位,此后一百多年內,商王朝的王位繼承十分混亂。
河亶甲是商王仲丁、外壬的弟弟,外壬死后他繼承了王位。河亶甲在位期間曾遷都于相(今河南省黃縣境內),并討伐了位于東南方的藍夷和班方,后在戰爭中病死。之后,其子祖乙繼承王位。祖乙繼位后再一次遷都,至耿(也稱邢,今河南省溫縣東),后又遷至庇(今山東省定陶縣)。
這位商王在位期間,商王朝獲得了短暫的中興,他平復了藍夷和班方等國家,使商王朝再度興起。祖乙死后,又更換了幾代帝王,商王南庚繼位后將都城遷至奄(今山東省曲阜市)。此時,商王朝再度走向衰落。南庚死后,祖丁的兒子陽甲繼承王位。當時的商王朝內亂不斷,奴隸主貴族互相殘殺,商朝衰落,諸侯不朝,商王陽甲對于改變國家的現狀有心無力。
這就是“九世之亂”。王位繼承制度在這一段時間內被破壞。商王朝內部的爭斗使得諸侯、方國勢力日益強大,逐漸威脅到商朝的統治。
盤庚智遷商都
商湯建立商朝后,將國都設在亳。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下游,因此每當黃河發水的時候,這里就會被淹,再加上王室內部爭權奪利,因此商王朝曾經先后五次遷都。當帝位傳到第二十位天子盤庚的手上時,他就決定一次性地遷完都城。
當盤庚公布了自己即將要遷都的決定后,貴族們紛紛表示反對。因為他們已經在都城里修建了豪華的住宅,也過慣了安逸的生活,所以根本就不愿意搬家。于是這些貴族們互相聯絡,造謠惑眾,煽動起了一陣反對遷都的呼聲。
盤庚面對著這些居高不下的反對聲音,遷都的決心更加堅定了。—天,他將那些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警告他們說:“記住,我遷都的目的是安定我們的國家。如果你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蠱惑人心、隨便亂說的話,那么以后我就會降罪到你們頭上。到時候你們后悔就來不及了。”
貴族們見盤庚的態度如此強硬,只好息事寧人、暗自叫苦了。
盤庚將新都的地址選在了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那里地勢平坦、寬廣,而且遠離經常泛濫的黃河,附近又有沫水可以利用。
與老都城相比,殷的條件的確差很多,在搬遷到這里后,很多貴族只能住進用茅草搭起的房子。貴族們都不想吃苦,于是在到了新地方之后仍然煽動人們搬回老家去。無奈之下,盤庚頒布了一道措辭嚴厲的旨意:誰要敢往回搬,就把他殺掉,連子孫都不留!遷到了新都城之后,盤庚開始帶領人們辛勤勞動,共建新家園。沒過幾年,局面就好轉了。盤庚將殷建設成了十分繁榮的都市。
在此后的兩百多年里,商朝再沒有遷過都城,因此歷史上將商朝又稱為殷商或殷。后來,殷商的舊址中出土了很多古代的文物,其中包括轟動一時的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