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名臣伊尹
商朝建立初期,社會不夠穩定,經濟也在戰爭中受到了影響。此時商湯啟用伊尹治國。伊尹是一位治國名臣,輔佐商湯王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要求官吏勤勤懇懇地工作,必須做出顯著的成績,否則將受到嚴厲的責罰,甚至罰做奴隸。因此各級官吏都不敢胡作非為,使商湯在廢墟中建立起的王朝漸漸步入正軌。
商湯僅在位13年便離開了人世,當時的王位繼承制是兄終弟及,如果沒有弟弟時才傳位給兒子。因為商湯沒有弟弟,所以死后兒子外丙繼承王位。不料外丙繼位3年就死了,王位又由外丙的弟弟仲壬繼承,仲壬在位4年后死去。此時的伊尹選定商湯的孫子太甲繼承了王位。
太甲繼位后,丞相伊尹連寫了三篇文章讓太甲閱讀,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君主。其中一篇《肆命》專門講如何分清是非,對什么事情應當做,什么事情不應當做,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還有一篇叫《徂后》,講的是商湯之世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一定要遵照祖先制定的規矩行事,不能亂來。
伊尹陪伴了商初幾代帝王,對商朝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被后人稱為“治世能臣”。
從奴隸到丞相
在湯沒有得天下的時候,有一次他到東方巡游。他在走了很久之后來到了一個叫有莘氏的小國。有莘國的國王知道湯來了,便連忙將自己最漂亮的女兒嫁給了湯。國王嫁女兒,自然會送給她很多陪嫁,于是湯不僅得到了很多財寶,還得到了不少奴隸。在這些奴隸中,有一個叫做伊摯的人聰明能干。他曾經在王宮里當過廚師,后來便隨著國王的女兒嫁了出去。
伊摯小時候是一個棄嬰,他在被丟棄了之后,被一個采桑的姑娘在一株老桑樹的樹洞里發現了。這個采桑的姑娘將伊摯抱了回去,然后獻給了有莘國王。因為那一帶有一條伊水,國王就以水為姓,給他取名伊摯,并把他交給王宮中的廚師撫養。
伊摯跟隨著湯回國之后,仍然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他燒得一手好菜,湯很愿意吃。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伊摯燒菜的味道變了。湯有些不高興,便命人將伊摯叫來責問。
伊摯聽到湯的埋怨后并不慌張,他鎮定自若地說:“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分清主次,才能把事情辦好。”
聽了伊摯的話,商湯不由得心頭一震,他開始仔細打量這個奴隸。伊摯看起來實在不像是一個能干的人,他其貌不揚,一張臉上寬下窄,眼睛上沒有眉毛,嘴上沒有胡須。湯開始和伊摯談論國家大事,伊摯說的頭頭是道,還提出了一套富國強兵的辦法。至此,湯認定伊摯是個人才,便在宮殿里正式召見了他,還親自解除了他奴隸的身份,賜他為“尹”。
此后,尹就是右相,被后人稱作“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