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建立
《左傳?襄公七年》中有“禹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的記載,《后漢書》中也有“至于涂山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是以山海經稱禹使大章步自東極,至于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的說法,不過《后漢書》的記載源于《左傳》。
禹建立了夏朝,后又征討三苗。他統領眾多邦國的君長,以奉行天命自居,逐漸確立王權。得到了王權的禹在激烈的戰斗過后打敗了三苗,這次大規模的武力征討進一步加強了禹的王權。
大禹的王權確立之后,在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后來,都城又遷至陽翟(今河南禹縣)。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禹沿著穎水南下至淮水中游,與眾多邦國和部落首領在涂山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政治集會。這次大會的主要議題就是“世襲制”,此后眾多部落首領都轉化成為世襲貴族,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歷史上將這次大會稱為“涂山之會”。
一手打破禪讓制的夏啟
夏啟即姒啟,是中國夏朝第二任君主。他是在治水中立大功的禹的兒子,母親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
姒啟的在位時間不詳,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帝夏啟王在位39年,78歲駕崩。姒禹病死后,姒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后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姒啟的奪權宣告了原始社會結束,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姒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
繼位后,姒啟又通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姒啟在位晚期,發生“武觀之亂”,政局動蕩。姒啟驕痛協奢淫逸,最終病死,葬于安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