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的創始人
象形文字來自于圖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圖畫性質減弱,象征性質增強。據《說文解字》載,倉頡是黃帝時期的造字史官,創造了我國的象形文字,后人將他奉為“造字圣人”。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生于陜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另一說山西臨汾)。據載,倉頡活了110歲,是軒轅黃帝的左史官。最初倉頡用結繩記事,但年久月深,由于繩結的大小和形狀不易辨識,曾經造成黃帝和炎帝談判的失利。
為此,倉頡非常愧疚,辭去官職,四處遍訪智者,尋找好的記事方法。幾年后,倉頡回到故鄉,深居村西的深溝之中,觀奎星走勢,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望山川形貌,根據事物的不同形狀創造出了象形文字。首創的“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因他功績過人,賜以“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倉頡去世后,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建廟宇,并將這里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后來,漢代建造了倉頡廟,廟內有一塊《倉圣鳥跡書碑》,黑色的石頭上刻著28個古怪的符號,相傳這就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
顓頊廢除占卜之術
《山海經?海內經》中記載:“黃帝妻嫖(16i)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據《史記》記載,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九黎族的首領。他的父親昌意是黃帝和媛祖的次子,封于若冰,娶蜀山氏之女女昌仆為妻,后生下顓頊。
顓頊(公元前2514—公元前2437年),華夏族,姬姓,本名乾荒,史稱高陽,也稱姬顓頊、帝顓頊或玄帝顓頊,是華夏杰出先祖之一。顓頊胸懷大志,在15歲時輔佐少昊,管理九黎地區,后又封于高陽,故稱高陽氏。顓頊20歲時,黃帝去世,顓頊被封為帝。古人說他以水德為帝,故將其稱為“玄帝”。顓頊繼位后,按照黃帝的政策治理天下,使社會安定。
顓頊執政期間做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廢除了占卜之術。黃帝晚年,九黎族的百姓信奉巫術和占卜,人們每天供奉神靈、迷信鬼神而不勞作,大小事情都靠占卜來決定,不再信奉和祭祀上天,不安心進行農業生產。
顓頊見到這種情況,決定改革宗教,他親自虔誠地到天地祖宗的靈位前祭祀敬拜,為百姓做好榜樣。他任命南正重管理祭天事宜,供奉神靈;任命北正黎負責民政,撫慰民眾,并勸導人們根據自然規律進行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種田。這樣,顓頊禁止了民間占卜活動,使社會恢復了正常秩序。顓頊被后人視為廢除占卜之術的人文始祖。
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據說他在位78年,活到98歲逝世,葬于濮陽。而春秋戰國時的楚王為其后裔,屈原在《離騷》中自稱為“帝顓頊之后”,屈原與楚王為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