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氏之一:有巢氏
《韓非子?五蠹》中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多,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有巢氏是五氏(五氏的“氏”的原意也是神祇,但神性比“皇”更少些,可列入第三個級別的神祇)之一,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有巢,就是有地方住的意思,這個神祇的任務是教人們不再住在地面上,在樹上用樹枝和樹葉建造出簡陋的篷蓋,作為示范,這就是原始的房屋,這樣至少可以躲避野獸和雨水。
有巢氏也稱“大巢氏”,簡稱“有巢”,各部落的人們都認為他品m德高尚,有圣王的才能,故推舉他為總首領,即部落聯盟總部的大酋奪長,年號為“巢皇”。
有巢氏不僅是巢居的發明者,還是最早禁止近親結婚的酋長。當時的社會已經進入了母系氏族公社階段,人類的婚姻形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開始奉行族外群婚的規定。
一個族團的一群男子或女子只能與另一個族團的一群女子或男子結為夫妻。這種通婚方式標志著人類很大的進步,禁止兄弟姐妹通婚和同一族內部的同輩男女通婚不但證明了當時人類的文明水平,還保證了人類更好的進化歷程。
神農氏和《神農本草經》
司馬貞《三皇本紀》載:“神農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蝸氏之女,志(r6n)神龍而生,長于姜水,號歷山,又曰烈山氏。”據《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載:“神農,有蝸氏之女安登,為少典妃,志神龍而生帝。承庖羲之本,(伏羲氏禪位與神農氏)以火德王。”神農氏是五氏出現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他的出現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白虎通義》中記載:“古之人民皆食獸禽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相,教民勞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謂神農也。”
遠古時代的人們過著采集和漁獵的生活。但是后來,人口增多,禽獸越來越少,人們所得的食物難以果腹。神農氏發明制作了木耒和木相,發現五谷和藥材,教會人們農耕,還親嘗百草,以辨別其藥物作用,并以此撰寫了人類最早的著作《神農本草經》。除此之外,神農氏還教會人圈養家畜,至此,中國從原始畜牧業向農耕社會轉變,農業社會結構形成了。
神農氏時期的農業包括種植、儲備食用和加工等階段。陶器的出現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握了安全有效的貯藏手段,當時的人類不但可長時間儲備食物和水,還能將采集儲備和食用結合起來,滿足了植物種籽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