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上古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軒轅黃帝,他是傳說中華夏史上的第一位帝王。黃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卒于公元前2599年,他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河南新鄭人,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傳說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鄭市),亦稱有熊氏。
軒轅黃帝在位期間,將自己的部落由天水自西向東遷移,史載炎帝以姜水成,因有火德之瑞,故號炎帝;黃帝以姬水成,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軒轅黃帝一生政績卓著,他是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的第一人。
黃帝在位期間,命人大力發展生產,重視農業,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炎帝對華夏文明的貢獻
炎帝,烈山氏,號神農氏,又稱赤帝,生于寶雞姜水之岸(一說湖北隨州厲山),華夏始祖之一,與黃帝并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距今6000年至5500年。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種五谷,制耒和(屈si),從而奠定了農工基礎。他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進而促使農業生產發展,促進了人類由原始游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
- 首辟市場。據《周易系辭下》載,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類本來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炎帝教人們制麻桑為布帛后就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愚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一大步。
- 作五弦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炎帝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為琴,結絲為弦,制成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這使得人們的娛樂生活得到了改善。
- 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炎帝始創了弓箭,弓箭的使用不但增強了人們制服野獸的能力,還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人們在陶器發明前,加工食物只能用火燒烤,自從有了陶器后,人們就可以蒸、煮食物和貯存物品,還可以釀酒和消毒。這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藥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