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陶器文明
“裴李崗文化”距今8000~7000年,得名于最早在河南新鄭發現這一文化遺址的地方——裴李崗村。裴李崗文化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
裴李崗文化時期的房屋均為半地穴式建筑,包括圓形和方形的房屋,以圓形為主,有階梯式門道。
裴李崗文化時期的人們已經懂得畜牧和耕種,他們會在田里種植小米,還會飼養家畜,如豬等。這一時期的手工業發達,是現在中國已知応&的早期的陶器文明。其中陶器以泥質紅陶數量最多,占陶器總數的百分缽賛之七十;夾砂紅陶次之,約占總數的百分之三十;泥質灰陶最少。
這時的陶器大多為泥條盤筑,鮮有帶有紋飾的器物。石器以磨制為f主,有石鏟、石斧、石鐮、石磨盤等。
中國古代文字的萌芽
半坡村遺址被發現于西安的東郊,是相對較完整的村落遺址,距今6800-6300年。
被發現的村落呈橢圓形,北面為氏族墓地,南面為居住區,東北面為陶器窯場。其中,在人們的居住區內有三十六座房屋,房屋有其規律性的布局,面積也各不相等。在兩部分居住區內各有一間一百二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可能是族長居住或者氏族議事的場所。半坡村遺址中的墓葬是男女分葬的方式,考古學家推斷此時的人們實行族外婚。
遺址中的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石器都磨得很精致,有石斧、石鎊、石鏟、石刀等。此外還有骨器、陶器和木工等。
手工制作的陶器有甕、罐、瓶、盆、缽、鼎等。人們為了美觀,還在陶器上面繪上黑色或紅色的旋渦紋、波浪紋、幾何紋、花瓣紋、魚紋、鹿紋和人面形圖案等。有些彩陶上刻畫著類似文字的符號,這可能是中國古代文字的萌芽。
這些生產工具的發現,表明此時已經處于初級農業階段。人們不僅自己種植谷物,如粟、稻,并用石磨盤、石磨棒去谷皮,而且還種植蔬菜,如白菜、芥菜等。此時已經出現了家畜飼養業,人們飼養豬、狗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