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負盛名的“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之說,據李玉葉《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記載,“八怪”應為羅聘、李方膺、李鰭、金農、黃慎、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
據《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揚州八怪的作品,在國內外兩百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及研究單位中收藏的,有八千多幅。他們作為中國畫史上的杰出群體,已經聞名世界,把徐渭的潑墨手法發揮到頂峰。
揚州八怪在生前就名噪一時,李鰭、李方膺等人先后分別被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乾隆皇帝見了鄭板橋所作的《櫻筍圖》,即鈴(qian,蓋章)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南巡時封鄭板橋為“書畫史”。
揚州八怪的畫作創新大膽,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徐悲鴻曾在鄭板橋的一幅《蘭竹》畫上題云:“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曹雪芹和《紅樓夢》
曹雪芹(1715或1725年前后一1763或1764年),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小說家。曹雪芹的祖上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中年家境衰敗,飽經人生的風霜。曹雪芹愛好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和飲食都在他的研究范圍之內。后來,曹雪芹以頑強的毅力,歷經多年的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和文學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說,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和《金陵十二釵》等。乾隆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根據研究認定,這本書的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由高磐(一說是無名氏)續,程偉元、高翳整理。
《紅樓夢》講述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它成書于封建社會末期的清朝,總結了封建社會的文化、制度,并對其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