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3天的變法運動
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1898年,康有為和梁啟超等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而進行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
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然而這次變法很快就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的鎮壓,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皇帝。維新派的主要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也紛紛逃往國外,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103天的變法最終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失敗,直接原因是遭到守舊派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他們火會紛紛到慈禧那里告狀。變法開始沒幾天,慈禧便免去了光緒的老師翁同穌的軍機大臣及其他職務,隨后又任命自己的親信榮祿署理直隸總督。
戊戌變法中,有廢除科舉考試這一項,這觸痛了天下讀書人的心。然而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勢力過于弱小,且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且不能得民心。
?
太平天國運動
洪秀全(公元1814年一公元1864年),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后來移居到官祿布村。他是中國清末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者。
洪秀全在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于是便以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的盛世。當時的中國正在經歷鴉片戰爭以后的創傷,清朝內部的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邊慕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政權,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從此開始了。
接著,太平軍北上,在這年的秋天,攻占永安,并在永安整頓建制。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破南京外城,殺掉兩江總督陸建瀛。第二天,起義軍攻占內城,斬江寧將軍祥厚等人,占領了南京并定都南京,改南京為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定都后,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廢除了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關于土地,以戶為單位,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關于產品,每戶留足口糧,其余的都歸圣庫。
不過這種絕對平均分配產品的方式,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在當時只是一種空想,很難去實施。1856年,經過北伐、東征、西征,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但是由于領導內部矛盾激化,導致“天京事變”發生,大傷了太平天國的元氣。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洪秀全領導的天平天國運動是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它堅持了14年,勢力擴展到18個省,嚴厲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雖然最終被清政府聯合列強鎮壓了下去,但太平天國前期所到之處推行男女平等,廢除裹腳等陋習,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運動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