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于家國情懷的好題目——“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在一次鼓勵創新的報告會上,某學者出了一道題,結果四個選項依據不同的標準竟都可以成為正確答案。由此可見,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標準不同,答案有時并不惟一。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廠我卻常冒出個怪念頭:開鎖干嘛非得用鑰匙?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疑問可以層出不窮,答案自然也是豐富多彩,就如同“長安遠還是太陽遠”的問題。答曰“太陽遠”,是因為“只見有人從長安來,卻未見有人從太陽來";答曰“長安遠”,是因為“太陽抬首可見,長安卻遙不可及”。這雖是兒童戲語,卻正說明要敢想前人之不敢想,才能廣開思路,有所創新。
同是針眨時弊,曹雪芹選擇了以悲劇醒人,蒲松齡卻選擇了以鬼狐警世。而對滔滔江水,李煜想的是舊國的殘垣斷壁,而蘇軾想的卻是在“大江東去”中建功立業的周郎。同是飛上天空,有人選擇了飛機,有人卻發明了熱氣球。
對待地球,美國人想到的是用核武器霸占之,而德國人想到的是利用太陽能可以有效減少地球的污染。不難看出,多種多樣的答案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生活,造就了欣欣向榮的世界。
試想,假如沒有豐富多彩的答案,沒有異想天開的勇氣,這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中國科舉的八股文制度造就了千千萬萬的腐朽文人,封建社會的毀滅與此不無關系。而教會的惟一答案——神造人類、地球中心說等等,又使多少文明為之滯留不前。而就在1960年,竟有人要求美國國會取消專利局,理由是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發明出來了,然而,這以后又有多少發明層出不窮?
面對同樣的問題,會有豐富多彩的答案,它們各有千秋,各有優劣。只有目光短淺的人才會相信所謂的惟一答案,而人類真正的進步在于不斷發明,
不斷創新。中國若想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就不能拘泥于一定之規,不能總跟在別人后面,接受人家的惟一答案。只有奇思妙想才能遙遙領先,只有善于運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打開中國更快發展道路上的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