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專業考研的要求。岀于以下幾種原因參加考研的,請深思熟慮,不要被假象迷惑,一定要想清楚,到底希望考研給你帶來什么,到底什么才是你的“原動力”:
1)對未來的恐懼,對踏入社會的恐懼,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萌發考研的想法,以便能繼續待在學校。這些人要明白,人這一輩子,肯定是要工作的。如果能早一些到社會上鍛煉,也許會更快地找到自信。
2)企圖增加自身價值,不認真求學。有人可能是因為自己本科學校不怎么樣或覺得自己的學歷到了社會上競爭力不夠,只有通過考研來為自己鍍金,以后找更好的工作拿更多的薪水等。即使考上,也不打算好好對待課題,對待學術,在專業上不求上進。
3)只會死讀書,所以只好繼續讀書。畢業了,覺得自己參加工作好像實在不行,只有繼續去讀書,發揚“摒棄一切興趣愛好,抱定專業課本讀”,相信絕對能考上。有這類想法的學生一般都只讀專業課本,問及其他一概不知,卻又有自己的固執和堅持,不善社交,所以在社會上碰壁后覺得還是在學校更好。有這類心理的考生應該好好想想,即使你將來讀到博士,最終也要岀來面向社會,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早點迎接它,比一味的逃避好,而不能通過繼續深造來逃避。
4)聽從父母之命。對于這類考生,你們想清楚了嗎?你們考大學的時候,報考志愿可能都是父母給你們填的,無論是考到哪個地區、哪個學校、甚至哪個專業,都是遵照父母的想法。現在到了被譽為人生第二個轉折點的考試上,你不想擁有一次自己的主見嗎?這里針對的是在父母的督促下決定考研,很難從自身獲得學習動力的人。只是父母的督促,不會給考研帶來太大的動力,想要考研,一定是要發自內心的。當然,如果你自己堅持要考研,而父母也支持你的決定,那是非常好的。
5)通過考研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考研沒什么了不起的,如果要向身邊的人證明自己的實力,應該通過更好的方式來證明。社會上有很多證書可以考的。不能因為一時意氣,用自己一年的復習時間,或者兩三年的讀研時間來作賭注。
6)跟風型的考生。考研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在和本科生的交流中,發現很多人的考研想法,都是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真正的見解。身邊的人都在考研,自己就盲目地加入考研陣營。也許最后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卻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