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一本是有必要的。現今,隨著大學的擴招,本科學歷在很多場合已經不能成為求職大戰中的有力武器,所以考研是一年比一年熱,報考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研究生數量也隨著這種熱潮開始增多。
那么考研對于人生投資的性價比是怎樣的呢,到底劃不劃算呢?前文,我們提到過考研會對考生造成的幾點影響。現在讓我們根據自身的情況衡量一下,如果參加考研的話,性價比高不高。
時間上的得失
考研有時間上的損失,也有時間上的收獲。考研需要花半年甚至整整一年的時間來備考。在這段時間里,必須毫無間斷地復習,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即使偶爾想偷懶,也會因為這暫時的停步,而讓之后的自己充滿懊悔。但是想想,如果考上了研究生,將為自己爭取到2~3年可以再次接觸課本的時間,對感興趣的課題和方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果課業不是很緊張的話,還可以參加實習,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用1年的辛苦來換取2~3年給自己充電的時間,還是很劃算的。
能力上的得失
考研的學習會讓人“變笨”,也會讓人在考完之后“變聰明”。考研的高強度的復習,每天不是歸納總結、背書,就是做題,現在比較普遍的備考形式還是以“題海戰術”為主,尤其是市面上各種說得神乎其神的輔導書和輔導老師,真是讓人復習起來嫌自己腦袋不夠用。所以埋頭在書本里,會讓人變得有點“笨”,也許自己也會變成“牛頓煮雞蛋”的故事里的牛頓。
但是,考試結束后,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路特別清晰,因為整個備考過程,雖然可能會報輔導班,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靠自學,所以學習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會變強。
而研究生之所以稱為研究生,是因為讀研的時間大部分是用來對課題進行研究的(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當你做完自己的課題,完成畢業答辯之后,會發現除了自己的專業水平,連邏輯能力都增強了。用一段時間的“笨”,來換取今后更強的能力,也很劃算。
環境上的得失
考研可能會讓你放棄現有的生活環境,而帶你到另一個不同的生活環境。你可能對自己的學歷不夠滿意,或者對別的專業產生了興趣,又或者覺得現在的工作環境不夠理想。那么,你放棄自己的本專業,放棄自己現有的工作成就,也許能換來自己更喜歡的學歷、專業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