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清代文字獄

                  清朝著名的文字獄

                  清朝時期的文字獄之殘酷是空前絕后的,越是統治穩定的時期,文字獄便越登峰造極,康熙時期是清朝鼎盛時期,殘酷的文字獄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因此扭曲變形。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中,歷朝歷代都充斥著專制文化統治,清朝統治時期,文字獄的發動便是他們進行文化壓迫的有力措施之一,其中以“明史案”和“南山集案”影響最大。

                  2020122115342374

                  1.“明史案”

                  浙江烏程(今湖州)盲人莊廷鑼想寫一部史書,然而自己所知不多,便去買得鄰居明大學士朱國楨的明史遺稿,并且讓江南一帶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加以編輯。書編成后,莊廷鑼病死,其父莊允誠為之刊行,然而又有小人趁機敲詐,不成后反去告發,事情最后驚動了朝廷中的輔政大臣鰲拜等人。鰲拜等人認為書中仍奉尊明朝年號,不承認清朝的正統,還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并增補明末崇禎一朝事,因此逮捕并嚴厲處置了涉案的相關人士。莊允誠被逮捕入京,后來死于獄中;産廷鑼已死,所以被掘墓開棺焚骨,牽連被殺者共七十余人,被充軍邊疆者達幾百人。

                  2."南山集案"

                  公元1711年,翰林院的編修戴名世在尚未入仕之前搜尋散失的佚文,并搜求明朝野史,拜訪明朝遺老,編成一本書《南山集》。該書講述的是南明的史事,用的南明弘光、隆武、永歷年號,并沒有用清朝的年號。戴名世為了此書耗盡心血,然而卻因此遭受殺身之禍。

                  戴名世,字田有,人稱“南山先生”。戴名世幼年家貧,但他聰明刻苦,6歲便飽讀詩書,34歲入國子監。然而入仕之后的戴名世在官場上沒有什么大的作為,反而經常和弟子們研討古文創作。后戴名世被告發,認為他有“反清復明”的政治傾向,康熙帝大怒,將戴名世處斬。只要和戴名世同族的16歲以上者均被問斬,并株連作序、刻印、售賣者,共計數百人。

                  穩固國本的雍正帝

                  愛新覺羅?胤鎮(公元1678年一公元1735年),即雍正帝,滿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雍正在位14年,廟號清世宗,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雍正在位期間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并設立了增強皇權的軍機處,他還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政策,對康乾盛世的延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timg-(3)

                  美國歷史學者史景遷認為:康熙執政期間為政寬松,執政末期,諸子爭儲,動搖了國本,致使雍正即位之初的清朝實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準惡化的危機。

                  雍正即位時恰逢政治歷練、精神與人格上的成熟階段的中年時期,所以得以精準地分析問題并以鐵腕的魄力作出應對。在雍正的執政下,清朝得以建立起一套繼續運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統治體制,而未淪為“立國百年而亡”的異族王朝。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1日 23:30
                  下一篇 2020年12月21日 23:46

                  相關推薦

                  • 科舉制度出現的原因

                    科舉制度的產生。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公元607...

                    2020年12月11日
                  • 假道伐虢故事

                    “假道伐虢”的典故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在軍事上,其意為先利用甲做跳...

                    2020年12月26日
                  • 墓葬

                    反映男女分工的墓葬 1923年,“馬家窯文化”被發現于甘肅省臨沸縣的馬家窯村,因而得名,出現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前,經歷了...

                    2020年12月26日
                  • 儒學先驅

                    儒家文化的先驅 箕子名胥余,是文丁的兒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父。他官至太師,受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地區)。箕子才華...

                    2020年12月26日
                  • 孟姜女是真實存在的嗎

                    孟姜女是否真有其人 在我國的民間,自古就有“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哭倒長城的孟姜女,...

                    2020年12月26日
                  • 隋文帝廢除酷刑

                    隋文帝廢除殘酷刑罰。 《開皇律》是隋文帝在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命大臣總結魏晉南北朝的立法經驗,修改制定的一部封建制...

                    2020年12月11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