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親政之路
愛新覺羅?玄炸(公元1654年一公元1722年),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有為之君,他捍衛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這位皇帝可謂一生兇險,就連親政之路也走得十分坎坷。
康熙皇帝8歲登基,當時由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四大臣輔政。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14歲,索尼便策動其他三位輔臣和他一起奏請皇上親政,康熙未應允。這年的六月,索尼病逝。七月,康熙在孝莊皇太后的幫助下親政。
索尼去世以后,鰲拜的野心逐步膨脹,他欺負君主弱小,獨攬朝政。不但如此,他還不懂得低調做人,不遵守朝上禮儀,蔑視君王。康熙忍無可忍,下決心除掉鰲拜。
于是康熙精心挑選了一批年輕力壯的侍衛,每天和他們在一起摔跤、打鬧,鰲拜不以為意,以為皇帝年幼貪玩。這天,康熙命鰲拜面圣,設下陷阱將鰲拜生擒。之后,康熙立即召集議政王大臣等人勘審鰲拜的罪行。康熙念他效力已久,未叛他死刑,而是將他終身監禁。
就這樣,康熙才開始真正大權在握。
作弊成風的科場
在清王朝統治期間,發生了三起重大的科場舞弊案,這三起案件分別是順治年間的“丁酉科場案”、康熙年間的“辛卯科場案”和咸豐年間的“戊午科場案”。
順治年間,江南發生了一起“丁酉科場案”,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時鄉試的主考官是方猶,副主考官是錢開宗。考完之后,士子大嘩,集體到文廟里慟哭。遠在北京的順治帝得知此事后大怒,將已取中的舉人統統召到北京重新考試。后來查清楚是錢開宗徇私舞弊,順治下令將其處斬,并將和他有關的所有人都處斬。
康熙年間,又發生了一次舉國震驚的科場舞弊案件,即“辛卯科場案”。這年江南鄉試,九月發榜,中舉者除蘇州十三人外多為揚州鹽商子弟。輿論大嘩,后經過一年多的審訊,審出副主考官趙晉與考官王曰俞、方名私受賄賂,取中吳泌、程光奎。趙晉、王曰俞、方名被處斬立決;吳泌、程光奎等均處絞監候;主考官左必蕃失察,被革職。
咸豐年間,又發生了一次舞弊案件,即“戊午科場案”。考生羅鴻祀賄賂主考官柏稜的家人,企圖借此考中舉人,然而后來事情敗露,最后柏複被按律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