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剃發易服政策

                  “剃發易服”政策

                  清朝統治者在入關之前,就已經對臣服于滿族統治者的漢人推行“剃發易服”的政策。所謂的剃發,就是一律強令改變發式;易服,即更換服裝。除了平民之外,投降的明朝將士也必須剃發易服以示忠誠。

                  公元1644年,入關后的清朝統治者頒發了“剃發令”,這引起了漢人的極大不滿和反抗,于是公開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后,遭受排擠的漢臣孫之獺再次向攝政王多爾袞提出重新頒發“剃發令”。于是,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發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發垂辮,不從者斬。這便是當時讓人聞之無奈的“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timg

                  這個命令下達后,漢族人民和清朝統治者進行了多次斗爭,1645年發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與“剃發易服”有關。然而雖然漢族人抗爭了幾十年,但還是以滿族封建統治者取得勝利告終,漢族大部分生者都剃發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凡是不愿意這樣做的人,要么被殺,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門。

                  滿族統治者之所以推行這種政策,是希望通過剃發易服來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樹立和穩固滿族人的統治地位,使得滿族人不被漢化。

                  “剃發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明末清初的官員陳名夏因為說了一句“免剃頭復衣冠,天下即可太平”而被滿門抄斬,可見當時斗爭的慘烈。

                  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公元1624年一公元1662年)是17世紀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幼名福松,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到了明朝末年,歐洲的荷蘭人趁明王朝腐敗無能,強行霸占了臺灣的海岸,還在那里修建城堡,剝削當地的百姓。雖然臺灣人民不甘于被外國人統治,然而卻抵抗不了荷蘭侵略軍的武力鎮壓。鄭成功在小時候曾經隨父親來過臺灣,那時他就看到了臺灣人民所受的疾苦,因此便想趁此機會收復臺灣。在出發前,鄭成功下達命令,讓自己的將士們修造船只、收集糧草,準備渡海。

                  2020122115070731

                  荷蘭侵略軍一聽說鄭軍要進攻臺灣,自然十分驚慌。他們連忙調集了軍隊,將它們集中在臺灣(在今臺灣東平地區)和赤嵌(在今臺南地區)的兩座城堡中,還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6鄭成功叫何延斌領航,他們一直等待時機,最后在海水漲潮的時候駛進了鹿耳門,順利登上了臺灣島。

                  后來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頑抗,他們一直都堅持著,想等待救兵的到來。于是鄭成功決定采取長期圍困的辦法,整整圍困了他們8個月,之后才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f荷蘭侵略軍此時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

                  1公元1662年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來到鄭成功的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然后便灰溜溜地離開了臺灣。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1日 23:01
                  下一篇 2020年12月21日 23:15

                  相關推薦

                  • 趙孟頫其人

                    “元人冠冕”趙孟頫 趙孟頰(公元1254年一公元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漢族,吳興...

                    2020年12月17日
                  • 中流擊楫典故

                    中流擊楫的祖逖 司馬睿尚未繼承皇位時,祖逖渡江到建康勸說司馬睿收復北方失地。司馬睿勉強答應了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

                    2020年12月27日
                  • 匈奴和夏的關系

                    匈奴祖先是夏王后裔 夏被商湯滅國之后,其剩余勢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外,還有兩支分別向南方、北方遷移。夏的亡國之君桀帶著不少...

                    2020年12月26日
                  • 古代吃飯文化

                    古代吃飯文化 1959年和1975年,人們曾經三次發掘大溪文化遺址,因該文化重慶市巫山縣大溪遺址而得名。其分布東起鄂中南...

                    2020年12月25日
                  • 大詩人杜甫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一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后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鞏義人,唐代偉大...

                    2020年12月13日
                  • 中國古代房地產

                    中國古代房地產 早在歐洲中世紀時,稅收名目繁多,有“窗戶稅”“灶稅”等,房產稅也已經成為了封建君主斂財的重要手段,這種房...

                    2020年12月29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