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幵國之君
愛新覺羅?皇太極(公元1592年一公元1643年),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帝,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滿族。
皇太極是清王朝的開國之君,他在入主中原之前,就被推舉襲承汗位,稱天聰汗,在位17年。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后,與其他三位親王
共同主掌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其中大貝勒為禮親王代善,二貝勒為阿敏,三貝勒為莽古爾泰,四貝勒為皇太極。
皇太極繼位之后,于1627年發動了“寧錦之戰”,結果大敗,后來他乂多次入塞南侵。1635年,皇太極打敗林丹汗,取得了傳國玉璽,得到漠南蒙古各部的臣服,被尊為博格達汗。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
此后,皇太極率軍親自征討不服從后金統治的朝鮮,迫使朝鮮向其臣服。收服了朝鮮之后,皇太極開始專心進攻明朝。1641年,皇太極帶病出戰,在“松錦之戰”中,史載“上行急,鼻斷不止,承以碗”,
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為清朝滅明征服天下奠定了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1643年,皇太極腦中風病逝于入關前夕,時年52歲。由于皇太極死前未曾立下繼承人,于是他的弟弟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最終多爾袞獲勝,擁立莊妃的兒子福臨為清世祖,改元順治。
多爾袞入主中原
愛新覺羅?多爾袞(公元1612年一公元1650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公元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旗軍和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山海關大戰”,這場大戰導致血流成河、堆尸如山。
公元1643年,多爾袞曾以清帝的名義寫信給李自成,提出共同并取中原,然而沒有收到李自成的回音,后多爾袞率1。萬大軍西進。在此之前,李自成已經入駐京師,明朝滅亡。多爾袞得知此消息后,決定同李自成一爭高下,便率兵直驅北京。
當時的明朝總兵吳三桂率兵4萬駐扎在山海關,他得知崇禎帝自縊后決定歸降李自成,然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大順兵打折了一條腿,他的愛妾陳圓圓也被奪占,得知此事的吳三桂拒降李自成,并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討伐李自成部。李自成知道后,帶兵10萬向山海關進發,吳三桂向多爾袞求援。就這樣,多爾袞和吳三桂合兵一處,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清朝正式入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