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和《三國演義》
羅貫中(公元1330年一公元1400年),名本,字貫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漢族,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說家和戲曲家,又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其代表作是婦孺皆知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以描寫蜀漢、魏和吳三個政治集團的斗爭為主要內容,大致包括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和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這部小說在三國時期廣闊的歷史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小說中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很多人物如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關羽和張飛,至今仍膾炙人口。《三國演義》更是將諸葛亮刻畫成了千古“賢相”的化身。
這部小說以不分敵我的敘述方式來解讀各方軍事力量,對后世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不但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更有高深莫測的兵法韜略,可謂一部奇書。
吳承恩和《西游記》
吳承恩(公元1501年一公元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他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小說家之一,代表作品是《西游記》。
吳承恩一生創作豐富,但他出身貧寒,又沒有子女,因而后來的作品多散失了。據記載,吳承恩還有一部志怪小說集《禹鼎記》,至今已失傳。吳承恩的甥外孫丘度搜集其殘存之稿,僅“存十一于千百”,編成《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書于明朝中期。它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凈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西游記》問世之后便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掀起了閱讀的狂潮,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的人物形象個個鮮明,尤以孫悟空最深得人心,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這本小說內容豐富,且故事情節完整,想象天馬行空,語言也樸實通達。
更重要的是,《西游記》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