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案之“胡惟庸案”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殺當時的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死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等數人。這起案件到此還沒有了結,又過了10年,1390年,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以伙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開國功臣。后來又稱胡惟庸曾經通倭、通元,又殺了其黨羽,前后共殺了30000余人,時稱“胡獄”。
朱元璋在除掉了胡惟庸后,便廢除左右丞相職位,廢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作為顧問,結束了中國的宰相制度。朱元璋還把撤銷丞相制度這件事寫到《祖訓》里,規定子孫后代永遠不許立丞相,若有人建議立丞相,就要嚴懲他。
胡惟庸是安徽定遠人,早年隨朱元璋出兵,頗受其寵信。起初他職位非常低,后被任命為右丞相,此后10年,他一直位居百官之首,權勢日益增大,人也日益驕橫跋扈,有時候發生一些事情也不向皇上報告,還任意提拔和處罰人,當時有很多人在他的門下奔走,送他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
明太祖朱元璋最后忍無可忍,下定決心除掉胡惟庸。這天,胡惟庸稱自己的舊宅里涌出醴泉,以此為祥瑞,邀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然而走到西華門時,太監云奇緊拉住韁繩,拼命指向胡家,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好像藏有士兵。朱元璋大怒,當天就處死了胡惟庸、陳寧等人。這就是“胡惟庸案”發生的原因,至于胡惟庸是否真的造反,已經無據可查。
明朝大案之“藍玉案”
“藍玉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大將藍玉,然后又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事件。此事發生在1393年,由朱元璋借口涼國公藍玉謀反而引起,當時被誅殺的人統稱為“藍黨”。
藍玉,生年不詳,卒于1393年,明朝開國名將,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他是常遇春的妻弟,漢族,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藍玉驍勇善戰,有膽識和謀略,屢次為朱元璋立下戰功。在捕魚兒海大戰中大破北元,俘獲男女77000人,藍玉也因為此戰而名震天下。
但是藍玉得勢后恃功驕縱,又多蓄莊奴、假子,奪占民田,最終觸怒了明太祖,后來在“藍玉案”中以謀反罪被剝皮。明太祖還追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15000余人。
朱元璋之所以殺藍玉,歷史上眾說紛紜,有人說朱元璋早已為這次殺戮做足了準備。朱元璋對權臣的防范由來已久,后來39歲的太子朱標去世,孫子朱允蚊為人懦弱,朱元璋就更加忌憚功臣,要為子孫除患。
因此,為了孫子朱允蚊,不管藍玉是否謀反,朱元璋都會殺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