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教大家怎么寫旅游記事的指導文
信息時代信息無處不在,這就要求我們“籠天地于形內”,從總體上去登臨四望,去認識事物,去捕捉客觀世界蘊含的豐富的信息,并按照個人在審美中獲得的感悟進行寫作,只有這樣,才能使筆底下的都市風情、人文景觀、故園萬象等顯現獨特的個性和時代特征。
為此,首先要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當你徜徉在流光溢彩的世界中,不要隨便放過身邊不起眼的一木一石、一亭一碑、一橋一水,應該越過歷史的屏障,去審視無數客觀現象,從中確定寫作對象。這樣既能豐富寫作題材,又能于無人注意的地方,給人以從未有過的啟發。
其次要增強信息的吸引力。要使捕捉到的信息能像磁石一樣吸引讀者的注意,就須在作文中融入新的理念,才能做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收錄在這組內的文章都各有其鮮明的個性。《美麗的紫荊花》以情見長,作者把紫荊花作載體,對紫荊花繪色繪形,借助象征,創造情境,在字里行間滲透著獨特的情感,以引起讀者共鳴。
《奔赴西藏》則造境生情,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文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文章以雨夜寫信為主線,特別又點明在雨夜送別哥哥。借助外界特定的雨“境”,傾情抒寫自己的感情,真摯動人。
《黃河水,黃河人》的作者根據對黃河實地考察的深刻體驗,對民族、對歷史進行理智的分析,透過對復雜的意識活動的過濾,層遞出自己的真情,感人肺腑。
《幽幽老街情》和《土樓的魅力》異曲同工,前者把審視的目光投向描述對象包涵的人文意蘊,并沒有停留在發思古之幽情上,而是把肯定、依戀和創新、向往有機統一起來C后者則糅合歷史和現實,從“沉睡千百年的土樓”想到了改革春風給土樓增添“迷人的風采”,富有現實意義。
《小小包公祠》以形傳神,文章在高度的真實性的基礎上表現出特殊性,緊扣包公“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達到了歌德所說“理會個別,描寫個別是藝術的真正生命”的境地。
《七彩的大海》既抓住大海色彩斑斕的特色,又通過豐富的聯想,融入作者的感情色彩,達到了《文心雕龍》所說的“窺情風景之上,鉆貌草木之中”的境地。
《情鐘“大克鼎”》和《瓷國明珠——青花》兩篇文章均著眼于古與今、人與物。行文借助聯想、穿插,把相關的內容聯在一起,豐富了文章的內涵。
《花海、人海》另辟蹊徑,在對客觀事物進行描繪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文章巧妙地通過禮花和鮮花的對比,通過對人海特定內涵的描述,寫出了深意和新意。
《那一片紅色的土地》的行文如層波疊浪,節節推進,行云流水般極情盡意,讀來賞心悅目。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動人的藝術效果,一有激情,二是博聞。
《心向昆侖》平中見奇。從父親平凡的戍邊生活中看到當代軍人嶄新的思想境界,從邊防戰士平凡的心聲中感受到崇高的親情。文章以情動人,緣情生愛。使人受到心靈上的洗禮。
《人不治水,水先治人》用辯證觀點,通過對比,揭示重大的主題,以引起人們對環保的重視,言之鑿鑿,發人深省。由此抒發出對長江、黃河的熱愛,對民族、國家的熱愛。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習作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登高望遠,居高臨下,因此才能寫出有深意和新意的佳作來,而且賦予這些文章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這是最能啟示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