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以記一次旅行為話題的作文
啊!朋友!你到過景德鎮嗎?你見過青花瓷嗎?青花瓷的確是神奇的瓷呀!用它制成的茶具,古樸高雅,泡上名茶,清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用它制成的餐具,大小高低一套幾十種,盛上珍饋佳肴,無異于錦上添花;用它制成的咖啡具尤其深受外國朋友的歡迎。
高級青花工藝瓷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在西方上流社會歷來都把家中藏有中國瓷器引以為榮。要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一件普通的中國青瓷是與同重量的黃金等價啊!
朋友,你一定急于想了解更多的有關青花瓷的知識吧?
青花,是一種白底藍花瓷器的專稱。早在1500多年前即已問世,至元代發展迅速,明代及前清時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尤其是景德鎮宣德窯所產的青花瓷,技藝爐火純青,“開一代未有之奇”。從此,景德鎮飲譽中外,青花瓷蜚聲寰宇!
要燒制一件“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青花瓷,需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每一道都凝聚著瓷工們的智慧和汗水。
首先,選用優質高嶺土,經干燥、煨燒、粉碎后精制成坯泥,再用坯泥做出千姿百態的瓷坯。色料是用來描繪青花圖案的,它是將鉆原礦經1000七鍛燒磨細而成。為防止沉淀和燒結時模糊,使用時還要摻些滑石粉,并用冷茶調成膠狀。'
接下來便是起稿,既可直接在坯上起稿,也可先在紙上繪好圖樣,再印在坯上。起稿時,工匠們“精鷲八極,心游萬仞”,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草木山水、樓臺人物紛至沓來,躍入筆底。最常見的有工序:燒成。
不同品種的瓷器燒成時溫度迥然各異,而且瓷器大小,厚薄的不同又略有差異。一般地說,燒制青花瓷以1320瓦一1350七為宜,火候掌握不當會前功盡棄。傳說當年為乾隆皇帝燒制龍床,一百多位經驗豐富的工匠燒了七七四十九次才告成功,足見其艱辛之至!
當一件件精致的青花瓷出窯后,我們怎能不為之傾倒?看!潔白的瓷胎猶如無瑕的璧玉,滿繪著青翠的圖案:那翻云踏浪的蛟龍,凌空欲飛,呼之欲出;那“水光澈瀚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風光,使人如臨其境,倍感“人間天堂”之旖旎;而那奔月的嫦娥,歌舞的仕女,佩帶生風,婀娜嫵媚,凝神如見袍袖飄曳,側耳但聞環佩丁當,令人心旌搖蕩,如癡如醉。無怪乎郭沫若如此熱情地盛贊它:“貴逾珍寶,明逾明鏡”!
可是朋友,你是否還知道,在清末和國民黨統治時期,由于機制洋瓷的傾銷,景德鎮瓷業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青花瓷也瀕于絕境。只是在解放后,古老的青花瓷才獲得了新生,產品數量扶搖直上,產品質量日臻完美,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境地,青花瓷早已不再是只登大雅之堂的奢侈品。更可喜的是,聰明的景瓷工人不囿舊習,大膽創新,創造出了青花與鏤空工藝結合的“青花玲瓏”、青花與紅釉結合的“青花釉里紅”、青花與色釉結合的“青花斗彩”等等新品種,青花瓷的園地里百花爭艷,美不勝收!
啊!朋友!讓我們衷心祝愿青花一這顆瓷國明珠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吧!
亦氣竟賽作文騰的蛟龍、翱翔的丹鳳、成串的葡萄、舒展的芭蕉。龍飛鳳舞、草木興榮,喻意著“和平”、“興旺”和“幸福”。
然后是用料填色,這是極為重要的一步,非造詣極深的畫工不能勝任。描畫中切忌線條斷斷續續,粗細不一,故畫筆以細長硬挺為宜,這樣線條才剛勁有力,收到銀鉤鐵畫的效果。填色時,畫工們獨運匠心,或寥寥數筆,淡妝輕抹;或汪洋恣肆,酣暢淋漓,令人嘆為觀止!
填色完畢的瓷上還要施一層無色透明的釉,再送到窯中去經歷最后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