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以旅游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當你坐上汽車在閩西南大地上行駛時,憑窗遠眺可以看到綠林間仿佛冒出一朵朵大大小小的“蘑菇”;當你站在山頂,俯瞰大地時,溪水邊、山腳下,仿佛降落許多天外來的“飛碟”。不,那是我們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土樓。
近看它像堡壘一樣,土里土氣,結構卻很別致,曾被譽為“世界民居的奇葩”。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顧問史蒂文斯先生參觀后,激動地稱贊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農村建筑模式”。
土樓,其貌不揚,何來如此魅力?讓我們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探索一下它魅力的奧秘。
土樓本是由土夯墻筑起的樓房,形狀有方形、圓形兩種,而圓形土樓則最具有客家土樓的傳統。從外面看,土樓的外墻圍成一個大圓環,一般有三至四層那樣高,人們稱它為外環樓,是供飲食起居用的。一跨進大門,只見樓內有樓,又建了一圈內環樓,它比外環樓低一至二層。內環樓中間特大的一間是中心大廳,它是同宗們重要的活動場所。逢年過節,親人們便聚集在這兒,祭祀祖宗。大戶土樓在大廳里還設置戲臺。過年,或鬧元宵,大人、小孩便聚集在臺下看《王昭君》、〈珍珠塔》、《賽竹馬》……最古老的大土樓要算“承啟樓”,它有300多年的歷史,規模宏大,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外環樓周長250米,共328間。可住80多戶,600多人呢!墻基厚達一米半,土從山上挖來,摻些紅糖,墻體內加上竹筋,增強拉力,可以抗震,據老人說,1918年發生大地震時,“承啟樓”
原先的大裂縫反而奇跡般的合縫了!至今它又經歷了半個世紀,依然固若金湯。在湖坑、古竹、下洋就有這樣的土樓4000多座。
“振成樓”是土樓中的佼佼者,除了內外兩環樓,在外環樓外側還有左右對稱的半月形館舍相輔,從整體上看,儼然是頂“烏紗帽外環樓高20米,有四層,各層呈八卦形,每卦六間,每間窗戶前后相對,夏天門窗一開,涼風習習。冬天,關上窗戶,人們就像在溫暖的搖籃里,冬暖夏涼。每卦之間有防火土墻相隔,如果一卦失火,土墻便阻止火勢蔓延。內環樓有兩層,樓上有鏤刻窗花和鐵制圖案欄桿。中心大廳有獅子石雕,琉璃瓦屋頂。墻上有許多古今名人的題詞,借以勉勵后代子孫創造新奇跡。
土樓有防震、防火、防盜等優點,無怪乎許多中外專家慕名前來考究探奇,他們親身體驗土樓通風光亮,冬暖夏涼的舒適感后,無不翹起大拇指嘖嘖稱贊廣OK!”
永定土樓不愧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又給它帶來了盡展魅力的勃勃生機,去年拓寬了通往土樓的公路,換上了程控電話,增設了不少旅游項目,為開辟國際旅游市場,創造了條件!
在土樓集中的洪坑村,開辟了洪坑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可以品嘗客家風味小吃,可以欣賞土樓書畫雕塑展覽,可以購買客家土特產品。在振成樓右側半月形的耳房里,展示了客家文化精品,那質樸的斗笠,繡花的圍裙,小巧的火籠,閃光的紀念章以及書畫雕塑引起游人極大的興趣。振成樓內“舞龍鬧春”、“客家婚俗”、“作大福”、“豐收樂”等既有中原傳統文化特色又有客家獨特風情的民俗表演,更是令人駐足忘返。
誰能想到,沉睡千百年的土樓,撩開面紗,竟引得來自祖國各地、港、澳、臺,來自美國、日本、法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游客的青睞,到此觀光探奇。
誰能想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紅土地”,富有創新精神的客家兒女又用自己的雙手給土樓增添迷人的風采,處處讓人看到“門開自有新天地,丿I面風來春滿樓”的動人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