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浦東的變化作文800字
200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十周年紀念,面對浦東新區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不禁要問:“浦東究竟走了什么樣的路?”讓我從三維的變化,做些探討。
房子——“三維"中的點
浦東人眼睛里,周圍“長”得最快的也就是房子G
改革開放初期,有遠見的人轉變“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觀念,落戶浦東。從那時起,浦東的房子熱了起來,可人們居住的大多是又矮又老的“公房”。十年后,人們又開始轉變,從單純地要求遷居充滿潛力的浦東,變為要求住上稱心如意的好房。于是“新居時代”拉開帷幕。原來大片大片的農田,在隆隆的打樁聲中移到了郊外,一幢又一幢的高樓拔地而起,一套又一套的居室脫穎而出。浦東人買房,圖的不是外灘的那種熱鬧,看中的是房子的實在。買好房,要看地段,看環境,看管理。地段,要鬧中取靜;環境,要“綠色”溫馨;管理,要一步到位。房地產業,開始蒸蒸日上。
房子是最顯著的變化,是開發開放“三維空間”的點。
股票——“三維"中的線
股票,像是一種輻射。從證券交易中心到幾千萬的股民,形成望不到底的循環。
然而,十年前,人們還不知“股票”為何物。“是不是買了,就可以中當'糧票'、“油票'使?”十年前,股份制公司寥寥無幾。十年前,根本沒有股市。十年后,如果你不知道“股票”,除非你是很小很小的孩子或是傻子。且不說那人頭攢動的交易大廳。走在路上,遇見十個人,至少六人是炒股的。到處可以見到談論股票的,看股票機的,電話交割的。股票似乎簡單得只是一種游戲,老爺爺,老太太,大伯,大嬸,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老少皆宜,人人參與。
十年前,浦東人手里攥著的錢,只敢往銀行里存;十年后,浦東人已會在股市里,讓小鈔票生大鈔票。
火熱的股市,有形的是人的忙碌,無形的是股票本身和人們的心。
互聯網一'三維”中的面
人們對電腦,早已告別了“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時代。互聯網是現代浦東人生活中的縮影。
“上e龍——沒完沒了”、“易趣網——交易的樂趣”、“上從網站,建立自己的主頁”……我們的生活里充滿了此類廣告語。上網是浦東人新的愛好。無論下班或放學,人們已習以為常地步入另一個網絡構成的世界,足不出戶,游覽千里之外。收發E-mail,網上購物,談天說地,在網絡上有生命的一種延續或者說另一種形式的開始。
“互聯網”是一張“天羅地網”,網住了人的身,人的心。由互聯網連成的一片,是無限的天地。
浦東滿足的,不僅僅是南北大橋橫跨江面,不僅僅是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不僅僅是大型機場巨鵬展翅,不僅僅是優秀學生出國留學,不僅僅是外商投資絡繹不絕,浦東更看重的是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發展。從人們看得見的房子,到人們熱衷于的股票,再到無形的互聯網,浦東開發開放逐漸深人,浦東的面貌更加立體。
浦東靠的是締造“三維空間”,充實它的經濟大動脈,使它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來維持浦東長久的發展。若是沒有這立體的設想,浦東開發開放的宏偉藍圖,將是難以全面實現的;浦東開發開放的時間,也無法持續那么久;浦東開放的成就,也遠沒有現在這樣高。
浦東十年,“三維空間”,浦東未來,無限憧憬,浦東的明天,將永遠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