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浦東的發展變化作文
“我回來了。”結束了一周的住宿生活,我回到家推開門一看,沒人。于是,我把書包一扔,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這個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聞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抬起頭才發現茶幾上擺了一盆插花。
我好奇地上前仔細瞧了瞧。只見那清雅的百合一支獨秀,幾支顏色各異的康乃馨陪襯在旁,而其中還有幾株紫色的勿忘我不時“探出頭來”;當然紅花還需綠葉來配,所以自然是少不了悅憬山草、夾竹桃來襯底嘍!
就在我陶醉地渾然忘我之際,門開了,原來是爸爸。他瞧見我出神地望著那盆花,覺得有些奇怪地問了一句「女兒,你怎么了?”我卻答非所問地說了一句:“這花是誰送的呀?”
“那是你媽插的。”說完,老爸就轉身進了廚房,做飯去了。“我媽!”我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若沒記錯,以前連我偶爾心血來潮地去買幾盆花,媽見了都還要嘮叨幾句說我在浪費錢,而現在她竟然在插花。
猶記得兩個月前,踩了二十幾年縫紉機的媽媽突然下了崗。對于忙碌慣了的媽媽來說,這突來的清閑令她一下子有些無所適從。也因此我家的生活便開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水深火熱”。猝然到來的打擊對媽媽的影響真的很大,她漸漸變得煩躁,易怒,看什么都不順眼。
這不,只有雙休日才在家的我便不可避免地成了媽媽進行“疲勞轟炸”的對象。我才打開電視,媽媽便嘮嘮叨叨地叫我去洗碗,才洗完,她又嫌我洗得不干凈,還要再洗。總算洗完了吧,媽媽又說我的態度不好,足足“教育”了我十幾分鐘。就這么著,一個雙休日下來,我便被媽媽弄得叫苦連天,整個人慘兮兮的。再后來,只要一想到回家,我就頭疼。
而我爸的光景也比我好不了多少。就拿做飯來說,每次輪到爸爸做飯,老媽都要挑三揀四,不是說湯太咸就是嫌飯太硬,這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嗎?
于是,我便私下問爸爸廣媽媽究竟是怎么了?她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只聽爸爸不無感慨地對我說:“這幾年浦東的許多企業都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像你媽媽這樣文化不高,又沒有什么特殊技能的人只能下崗待業了。所以她心里煩,也就難免情緒會有些失控,還是忍忍吧,就當是’黎明前的黑暗'好了!呵呵,老爸你可真夠有樂觀主義精神的!”我苦笑著說。
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我現在倒覺得媽媽脾氣好多了,但轉念一想大概是習慣了吧……
“女兒,快過來幫爸爸洗一下菜廠于是我走進廚房幫忙,而我爸的話匣子也就打開了。“女兒,你知道嗎,你媽的插花作品很受他們老師的贊賞,好像再接受一陣子的培訓,你媽就可以留在培訓中心里幫忙呢!”“真的嗎?”我感到十分意外,原來媽媽轉變的關鍵在這里。
忽然,我從窗口瞥見了媽媽的身影,便悄悄立在門后,當媽媽走上樓掏出鑰匙時,我突然打開門,先很嚴肅地咳嗽了一聲,然后行了個很夸張的西式宮廷禮說道「歡迎您,祝一老一師!”
媽媽見此情形,先愣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她用手指戳了戳我的腦袋笑著說:“你這孩子……”而這歡樂的笑聲便在我家不大的客廳里久久回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