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以童年為題目的作文600字
一、與童年相約
“誰想哭鼻子誰哭去吧,
我倒不哭。那玩意兒我不喜歡。
我還為愛哭鼻子的小朋友可惜哩:因為漾著淚水的眼睛看不見太陽!”
——格魯賓
那時候,我不關心人類。
我只想帶著蠟筆和好奇心到山里去。
呆呆地看著天風趕一群白云,到眾山間放牧;千朵語言萬朵花,我只盯牽牛花,以為它會牽一條牛過來,而風信子一定會寄給我一封短箋,野果不斷應聲而落,把嘴唇開成五顏六色的染坊之后,又順著山與山之間由蟬鳴拉起的索道,去聆聽遙遠的鶯聲……
總嫌風景太靜,再牽一條河來。
白日里鳥兒飛過的小徑,現在螢火蟲也來了。擔心它們把山給燒了,全抓來當了亮俘虜。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昆蟲小獸,叫我的腳步聲驚醒了甜覺,都耍起小脾氣,還有一些假睡的正打著綠呼嚕。銀河系的黑洞中,遙遙地傳來的是星星失足的驚呼……
日子就在敲鐘聲里一點一點地過去,昔日的回憶再也找不著落腳的地方。
聽起來那是一個比獵戶星座還遠的概念「
看起來是頗具卡通趣味的故事布景.
它的名字——童年。
日子好像又過了回來。
屈指還點得出這幾個瘋得大汗淋漓的冬季,那幾個曬得油黑發亮的夏季,可以肆無忌憚地在沙地上撒尿,怎么看起來像畫了只小貓?可以用蠟筆畫小人,不會畫酒窩,就用小指在紙上戳兩個小洞,墻不高,爬上去一樣很有成就感;童話里那個金發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我不要她死,我可以分給她半個媽媽;一件芝麻小事,也能樂個半晌,像活蹦亂跳的小狗,一件綠豆小事,也能哭個瓦片齊飛。好吃的來了,再哭要吃虧的。
直到媽媽交給我一個花書包,無憂無慮的童年在意義上才宣告結束。當時只知道,花書包很好看,早一天上學,早一天成為大人。
于是歲月像篩子,把童年篩得顛沛流離,濃縮成一個符號。
是的,兒童就是天使。
二、聆聽成長
每個白晝
都要落進黑夜沉沉
像有那么一口井
鎖住了光明
必須坐在
黑黑井口的邊沿
要很有耐心
打撈著掉下去的光明
——聶魯達
長大以后,我開始相信沒有什么東西是永遠的。人生并不那么
長,有限也并不是那么短暫。
只有等待,常常是無限延長的省略號,點向無盡……
樹在路旁等待歲月,泉在山澗等待歲月,而我在歲月里等待成長。
等待中的我,用在雨中的手擦開臉上的淚?靜靜的空間已耐不了長長的盼等,站不住的日子蹲下去了,視網膜能探測到的只不過是一層更深層的思慮。
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到作為人的茫然。
那不是一種痛,是荒蕪與空漠,是在心無著落時把它放牧到遠方。
據說在歐洲的教堂有一個傳統,祈禱時人人都點亮一支蠟燭,祈求愿望實現。中國的佛寺則是點燃長明燈,祈愿以自我心靈照亮世界C
不同的歸期在不同的信中,
不同的等待在不同的眼中,
不同的等待在不同的失望中——
反而等待這無邊無限的空白,指望一滴清淚滴下去多少砸出個洞來。
這樣等待正好,讓靈魂悄悄小憩,而又順風歸去,在自己的小小的世界里,承接這一切該與不該的負荷,去體會這比輕還重的分量。
在生命中等待。
我很平凡,但我和別人不同,我享受不了別的幸福正如別人接受不了我的傷感,上帝賜予我這樣好的世界,讓我敲響世紀的鐘聲,給予我一種歷史使命,我需要做的,就是盡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完成它。
百年不過一瞬,把握片刻即是永恒,讓我們在新世紀的曙光中沐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