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紅樓夢讀后感滿分作文
——讀《紅樓夢》有感
這些天來,手捧著這本裝訂頗為雅致、精美的古典名著,心中不免幾許感慨。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也許吧,直到今時今日,這部滿含作者半生心血的《紅樓夢》已經歷了百年的滄桑,盡睹了人世繁華變遷,問世間又有幾人能解這其中滋味?雖然今日的我們無法完全地去感悟作者昔日的心態與情思,但巨著本身的雋永、悠長、深邃、豐富又何嘗不是對你我心靈的一次滋養和洗禮?
書中通過對眾多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對兒女之情的抒發,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興衰史的生動、真切地描述,揭示了:人的人格尊嚴是多么高貴而又不可受辱;人的聰明才智是多么出色而又豐富無窮;
人的心靈世界又是多么純真而又絢爛多彩;人的向往追求又是多么熱切而又美好光明。但是廣生逢末世命偏消”。這一切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東西,卻在被摧殘、被扭曲、被異化、被毀滅。
細細讀來,書中的人物刻畫得是那么真實、細膩,特別是才子佳人們滿腹的詩才柔情,讓人已不知不覺陷入其中,不禁回味良久。
寶玉、黛玉、寶釵、湘云、寶琴、探春本就是詩人,以詩來抒發內心的歡樂、情愛、愁悶、憂思、哀怨和悲憤,寄托自己的人生;同時,也能從詩里得到精神的慰藉、審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
悲慘痛苦的身世遭遇,未能摧毀香菱的靈感;青燈古佛的宗教之門,未能禁錮住妙玉的詩情;凄苦孤寂的長期封鎖,未能消磨掉李紈的詩興。在書中,詩才詩情,已成為人性美、人情美的象征。
可現實社會已污濁黑暗、罪孽深重、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已“遠終數盡,不可挽回”「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好似鳥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其中有對現實社會的怒斥與決裂,有對“末世”來臨的憂患與傷感,有對理想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有對不明出路的彷徨與痛苦,又有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與求索。既有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凝聚,又有社會現實生活的豐富內涵,還包含著許多有價值的永遠屬于未來的東西,留予你我細細來解讀這其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