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巨子蘇軾
蘇軾(公元1037年一公元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畫家、詩人、書法家、散文家和詞人。蘇軾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蘇軾的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游》等。
蘇軾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青年時期就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在文學方面,蘇軾提倡“有為而作”,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便負有盛名,與之結交的人非常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和推薦,故稱“蘇門四學士”。
詞國皇后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年一公元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中國南宋和北宋之交時的著名詞人,是婉約詞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生活早期家庭條件優越,祖上為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這從小給她打下了良好的文學基礎。
后來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夫妻感情深厚,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后來金兵入據中原,李清照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因為境遇的改變,所作詞也不像前期那樣多寫悠閑的生涪,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李清照提出了“別是一家”之說,作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她的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她也寫過一些詩歌,有的詠史,有的抒發當下的心情,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李清照的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詞》,可惜已散佚,后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清代的沈謙稱贊她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