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即位后不到半年,一心想要收回各地節度使的軍權,便找來趙普與其商量對策。趙普深知宋太祖的疑慮,便順水推舟,為其出謀劃策。
宋太祖在宮里設宴,邀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一起喝酒。在酒過三巡之后,宋太祖便暗示自己因為各地節度使的兵權太大而夜不能寐,各位將軍都大吃一驚,怕自己性命不保。于是,各位將軍為了保住性命,拱手讓出兵權。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后來,那些沒被解除兵權的節度使到京城來覲見,宋太祖同這些人在御花園里飲酒,又故技重施,最后奪取了兵權。
宋太祖在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后,又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軍事制度。這些新的軍事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而這些措施的實施,也使得新建立的北宋王朝開始穩定下來。
趙匡胤的奪權之路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年一公元976年),中國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字元朗,漢族,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祖籍涿州(在今河北),河南洛陽人。
公元959年,周世宗駕崩,7歲的恭帝繼位,趙匡胤見時機成熟,便同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
第二年,朝廷聽說契丹兵要南下攻打周朝,便派趙匡胤領軍北上。趙匡胤的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陳橋鎮)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宰相趙普謀劃政變,眾將將黃袍加在趙匡胤的身上,擁他為帝。
隨后,趙匡胤率領軍隊返回開封,事先得知的石守信和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強迫恭帝讓位。趙匡胤當上皇帝后,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這次事件史稱"陳橋兵變”。
趙匡胤黃袍加身回到開封后,注意嚴整軍紀,下令軍隊各歸兵營,因此沒有爆發改朝換代的混亂局面,得到了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之初,后周大部分將領都擁護趙匡胤,除了盤踞在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他們先后起兵反抗,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先后擊敗了李筠和李重進。這樣一來,趙匡胤穩固了自己的帝位,北宋在原后周統治區內基本上穩定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