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的繁榮
五代十國時期,諸國林立,兵禍連年,商貿往來受到了嚴重影響。蜀國就有明確法令規定:“不許奇貨東出”。后周也規定販運食鹽不得逾越漳河。然而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互通有無也是民心所向,華北需要的茶葉經常通過商人南來販運,南方茶商的行蹤遠至河南、河北,他們販賣茶葉,買回纟曾魴(纟曾帛與絲綿的并稱)、戰馬。
當時的江南缺鹽,所需的一部分食鹽依賴華北的供應。北方諸國從契丹、回鶻、黨項購買馬匹,蜀國向西邊各少數民族買馬。當時的貿易方式很獨特,例如南方的吳越、南唐、楚、南漢等國以進貢的方式和北方進行貿易。江南地區的吳越和閩國同北方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就是海路。
除此之外,中國當時的對外貿易也很興旺,與東邊的高麗和日本、西邊的大食、南邊的占城和三佛齊都有商業往來。
在當時,中國重要的外貿港口有明州、福州、泉州和廣州。
江南勢力的擴張
契丹人幫助后晉建國,所以在后晉時期,契丹極大地影響了軍事、外交和政治的發展。這一時期,江淮地區的吳與后繼的南唐國勢強盛,它們聯合契丹國制約中原,屢次征討周邊國家壯大勢力,成為中原的一大威脅。
唐朝滅亡后,吳國不承認后梁的正統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天祐”年號,直到公元919年吳國改元,才正式與唐朝切斷關系。在南唐東南方有鎮海、鎮東節度使錢繆建立的吳越國和福建觀察使王潮所建的閩國。
公元907年,錢錫被后梁封為吳越王,即吳越太祖。錢鏤在位期間穩定生產,促進經濟發展,對外則奉五代為宗主國,與吳和南唐為敵,這個策略一直維持到亡國為止。
閩國的王潮與其弟王審知控制福州一帶,其疆域約同今天的福建省。公元909年,王審知被后梁封為閩王,即閩太祖。在位期間,他也是提倡節儉,與民休息,并向五代稱臣,使閩國迅速發展。公元925年,閩太祖去世后閩國發生內亂,國勢逐漸衰弱。
公元957年,后周趁南唐政事日非發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戰敗,割讓江北十四州給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號,只稱江南國主,南唐元氣大傷。公元961年唐元宗去世后,由李煜即位,即南唐后主,還都金陵府。至此南唐無力威脅后周,只能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