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與石敬璃的恩怨
劉知遠(公元895年一公元948年),五代十國時期后漢開國皇帝,稱帝后改名為劉嵩(gdo),廟號高祖。劉知遠出身貧寒,為了生活,到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當上門女婿。在當時,上門女婿很受人歧視。有一次,劉知遠在放馬時踏壞了寺廟所有的莊稼,便被僧人捆綁起來打了一頓。劉知遠內心很受刺激,決定尋找機會干一番事業。
后來,劉知遠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后來的后唐明宗)的手下當兵。當時,石敬璃是李嗣源的部將,劉知遠曾兩次不顧生命安危地救石敬璃。石敬瑞對其十分喜愛,便將他留在帳下做了牙門都校,接著升為步軍都指揮使。
石敬璃建立后晉后,劉知遠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太原留守等職。
一次,石敬瑪同時加封劉知遠和杜重威,讓他們兼領節度使,劉知遠頗為不滿。他覺得杜重威是靠裙帶關系上來的人,自己和他一起加官是一種侮辱,于是在家裝病不出門。石敬璃認為劉知遠居功自傲,便要撤了他的官,后經人調解作罷,劉知遠也前去上任了。但這件事情讓劉知遠和石敬璃之間出現了隔閡。然而劉知遠也有自己的認識,對石敬瑪并非一味地聽從。
后來,石敬瑞為了削弱劉知遠的權力,找借口把他調到河東任節度使,還免去了他禁軍統帥的職務。劉知遠了解石敬瑞的心理,便一心經營河東。劉知遠為了收攏人心,還派人將當年打他的僧人請到官府中,熱情地招待了一番,僧人們感動得熱淚直流。一時間,河東的人都稱贊劉知遠待人的雅量,他的威望也由此大增。
劉知遠的提拔者石敬瑞為了建立后晉,曾經向契丹人稱父,后來劉知遠對契丹稱臣,多送些金帛讓遼兵來援助,但并不割地給契丹。
后唐擴土與內亂
早在后唐明宗時期,后唐的皇帝就與石敬瑪不合,后來到了后唐末帝更是十分猜忌石敬璃,而石敬璃也因畏懼而懷有叛變之心。
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把石敬璃調任天平軍,并命張敬達、楊光遠率軍催促。桑維翰與劉知遠建議石敬璃向契丹國借兵叛變,并且認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與契丹國約定事后割讓燕云十六州,每年還要輸帛30萬匹。
張敬達得知石敬璃要叛變之事后,便率軍圍攻太原,石敬璃堅守不下。當時盧龍節度使趙德鈞和契丹可汗耶律德光有意合作共謀中原,得知此事的石敬琥急忙讓桑維翰見耶律德光,苦苦哀求其放棄與趙德鈞的合作。
后來耶律德光率軍為石敬琥解圍,并幫助其建立后晉國,石敬瑞即后晉高祖。
公元937年,晉軍與契丹軍以雷霆之鈞大舉南下,楊光遠和趙德鈞等勢力都紛紛投降。晉軍獨自攻入洛陽,后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滅亡。
后晉高祖定都汴州,依照約定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國,此后契丹國對五代的影響力達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