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密建立南吳國
楊行密(公元852年一公元905年),字化源,廬州合肥(今安徽長豐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楊行密原來是廬州牙將,后任廬州刺史。時任淮南節度使的高駢昏庸無能,寵信方士呂用之。呂用之獨攬江南大權,引起淮南將領畢師鐸和秦彥的不滿,他們起兵反抗,將高駢殺害。
此事發生后,楊行密命令全部手下為高駢穿孝,然后殺掉秦彥、畢師鐸二人,進入揚州,自立為淮南留侯。當時揚州城內鬧饑荒,百姓們都沒有糧食充饑。
楊行密用軍糧救濟百姓。之后,楊行密和秦宗權以及孫儒爭奪江淮一帶,相繼消滅了其他勢力,占領江淮。公元892年,他被任命為淮南節度使。公元897年,朱溫大舉南侵,楊行密擊敗朱溫的軍隊。此后,朱溫無力南下,南北逐漸呈現分裂的局勢。
公元902年,楊行密被朝廷封為吳王,建都廣陵,稱江都府。他在執政期間鼓勵農桑,穩定經濟,使江淮地區逐漸復蘇;對外則擁護唐室,與宣武軍朱溫敵對。
公元905年11月,楊行密去世,時年54歲,謚號武忠,其長子楊渥繼立。公元927年,楊行密的第四子楊溥稱帝,追謚楊行密為武皇帝,廟號太祖,陵名興陵。
梁和晉的對峙
五代各朝除后梁外,都掌控著中原與關中地區。這一時期,各個勢力都獨立自主,或保境固守,或稱帝爭天下。
歸附于后梁的獨立政權也有很多,如李茂貞建立的岐國、李克用建立的晉國、王建建立的前蜀、馬殷建立的楚國、劉隱建立的南漢、楊行密建立的吳國、錢繆建立的吳越國、王審知建立的閩國等。只有晉、岐、前蜀與吳敵視后梁,依舊奉唐室年號,其中晉國的李克用是后梁太祖的死敵。
李克用后來操勞而死,其子李存勖繼承父業。李存勖在李克寧、張承業的輔佐下逐步擊敗朱溫。朱溫敗退洛陽后病危,三子朱友珪弒父殺君,奪取了皇位。繼位后的朱友珪荒淫無度,不得人心,公元913年其弟朱友貞聯合天雄軍楊師厚進伐奪位,史稱“后梁末帝”。
楊師厚去世后,所屬勢力基本上都歸附于晉國。公元916年,魏州之戰中梁軍慘敗于晉軍,后梁北疆只能勉強維持在黃河以南。公元923年,李存勖以光復唐朝為由在魏州稱帝,史稱“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