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嘗遍中國名茶
陸羽(公元733年一公元804年),字鴻漸、季疵,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為功名利祿所累,他熱愛自然,堅持正義。這在他載入《全唐詩》的一首詩歌中有所體現:“不羨黃金鬱,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精于茶道,并寫成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被后世譽為“茶圣”。
陸羽早年生活波折,因相貌丑陋而被遺棄,后被寺廟的禪師收養,他的名字為智積禪師所起,之后陸羽進入戲班子當了“優伶”。河南尹李齊物很賞識他,便將他介紹到鄒夫子那里讀書。讀書之余,陸羽也常為鄒夫子煮茶烹茗。
后來他回到竟陵,定居在東岡村,開始采集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的茶葉原材料,最后著成《茶經》一書。陸羽去世之后,他在茶業界的地位逐漸顯現。時至今日,很多做茶葉生意的人還將他的陶瓷像供在家里。
“畫圣”吳道子
吳道子(公元680年一公元759年),唐代畫家,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吳生,被唐玄宗賜名“道玄”,被后世尊稱為“畫圣”。
吳道子年少時家境貧寒,初學書法后轉習繪畫,20歲便嶄露頭角。他也曾為官,任兗州瑕丘縣尉,后流落洛陽,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等職務。他曾隨張旭和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
吳道子擅長畫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和樓閣,長于壁畫創作。
蘇軾稱贊他:“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吳道子的畫作有《明皇受篆圖》《十指鐘尷圖》和《歷代名畫記》等,其中有《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和《大護法神像》等93幅收入《宣和畫譜》。吳道子的傳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圖》,但都是臨摹本。
吳道子是具有巨大創作熱情的藝術家,他一生所畫的壁畫,僅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就達300件之多。這些作品展現了他極高的藝術天分,也成為中國壁畫最高成就之一,他所畫的每一幅壁畫的構圖和人物形態都沒有雷同和重復。
吳道子的壁畫以《地獄變相圖》最負盛名。這幅壁畫不流于庸俗,壁畫中的高官顯貴也披上枷鎖進入了地獄。吳道子的繪畫風格被當時的畫家們所崇尚,他畫的人物生動活潑、別出心裁,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繪畫史上都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