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年一公元682年),唐朝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活了101歲,后人稱其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孫思邈一生的著作有八十余部,除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夕卜,還有《老子注》《莊子注》《枕中素書》一卷、《會三教論》一卷、《福祿論》三卷、《攝生真錄》一卷、《龜經》兩卷等。
孫思邈自幼多病,家境貧寒,但他酷愛學習,20歲前便讀了許多有關諸子百家學說和古代名醫的著作,因而他既博通經書,又精于醫道。孫思邈的突出成就是《備急千金要方》以及《千金翼方》。
《備急千金要方》中有藥方達五千多個,《千金翼方》中所收載的方子也有兩千多個,其中不僅有“經文古方”,還有“俗說單方”。這兩部著作深深地影響了后世著述,被譽為我國古代的“醫學百科全書”,起到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歷史作用。
從政不利成就千古美名
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25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的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公元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他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兩年半,最后落得個“賜金放還”的下場,從此繼續飄蕩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又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