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科學家僧一行
僧一行(公元683年一公元727年),本名張遂,漢族,魏州昌樂(今河南省南樂縣)人,一說巨鹿(今河北邢臺巨鹿縣)人,唐代著名的數學家、科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推算出子午線緯度一度之長的人,編制了《大衍歷》。他還是佛教密宗的領袖,著有密宗權威著作《大日經疏》。他是唐朝功臣張公瑾之曾孫,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開元十五年。
僧一行青年時期出家,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天資聰敏,潛心窺測。公元717年,僧一行來到京都長安,成為唐玄宗的顧問。他把天文學和數學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公式;他組織并領導在全國的12個點測量北極高度和日影長短,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對子午線的實測;他推算出了“開元大衍歷”,后世贊它為“歷千古而無誤差”。令人惋惜的是,僧一行的著作后來全部失散了。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公元820年一公元884年),唐朝曹州人,他曾幾次應考進士,但都名落孫山,于是他寫了一首充滿豪情的詩《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當時的唐朝十分腐敗,黃巢就率領群眾起來反抗,他的活動北起山東,南至廣東,西至陜西,轉戰南北,縱橫全國十二省。黃巢以他的人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論及黃巢的歷史影響時稱:“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這位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流寇發現唐帝國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去。各處地方官員只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
格魅力以及過人的膽識,最終取代了王仙芝成為起義軍的最高領袖。公元880年,起義軍攻陷洛陽、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黃巢稱帝,國號為大齊。但后來唐朝利用李克用救援,起義軍大敗,黃巢自刎身亡。
黃巢從揭竿而起至失敗身亡歷時10年,推動了各地的農民斗爭,給予李唐王朝沉重的打擊,他表明了農民樸素的平均主義思想,這對后世的農民戰爭具有深遠的影響。黃巢的起義基本上瓦解了唐朝的腐朽統治,打擊了大地主莊園經濟,掃除了門閥殘余,使殘存的士族門閥“喪亡且盡”。在他的帶領下,農民逃亡和土地集中等社會問題得到了緩解,為五代和北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