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變始末
唐文宗時期宦官當權,他一直想找機會重新奪回大權。
唐文宗因病結識鄭注,將其直接提拔為御史大夫。鄭注又推薦了自己的朋友李訓,此時的李訓躊躇滿志,卻一直沒被重用過,此后李訓還被提升為宰相。
唐文宗和鄭、李二人秘密商量辦法削弱當時的大宦官王守澄的權力。鄭、李二人打聽到王守澄手下的宦官仇士良一直都對他耿耿于懷,于是就請唐文宗封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帶領一部分禁衛軍。后來,李訓又設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權,此時的王守澄失了兵權,變得容易擺布,最終唐文宗賜給王守澄一杯毒酒逼其自殺。
除掉了王守澄之后,唐文宗又想除掉仇士良。李訓策劃了很長時間,聯絡到了禁衛軍將軍韓約,決定與其一起動手。公元835年的一天,韓約在朝上給唐文宗遞了一個奏折,說昨天夜里天降甘露,落在了禁衛軍大廳后院的一棵石榴樹上。在當時,人們認為天降甘露是一個好兆頭。
李訓當即帶領文武百官向唐文宗慶賀,還請唐文宗親自到后院觀賞甘露。然而唐文宗讓李訓先去察看。李訓回來后認為不是真降甘露,請皇帝派人復査。唐文宗便命仇士良帶領宦官去觀看,于是仇士良就叫韓約陪自己一起去。
韓約走到門邊時,神情緊張,臉色發白,仇士良感到納罕。此時一陣風吹來,門邊上掛的布幕被吹動了,仇士良立刻發現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武器的士兵。仇士良大吃一驚,便往唐文宗那里逃跑。李訓命人追趕結果失敗。
仇士良回到內宮之后便立即派兵出宮,開始了大規模的搜捕行動,不但殺了李訓和鄭注,還牽連了一千多人。在歷史上,這次事件被稱為“甘露之變”。從此之后,唐文宗就被宦官嚴密地監視起來,他郁郁寡歡地生活了5年,最后病死了。
王仙芝起義
王仙芝,濮州(今山東郵城)人,曾以販私鹽為生。唐朝末年鹽稅比較重,百姓沒有鹽吃,官府也加大力度打擊民間販賣私鹽,然而為了生活,還是有很多人結伙販賣私鹽,王仙芝就是其中之一。唐朝末年,朝政更加腐敗,時局動蕩不安,百姓衣食不繼。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王仙芝率領數千人在長垣(今河南省長垣縣)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這時,黃巢領導的起義軍也發展到數萬人。王仙芝和黃巢將兩支起義軍合在一起,聲勢變得更加浩大。此后,起義軍攻破濮州、曹州,并且擊敗了前來鎮壓的唐軍,形勢喜人。
當時在位的唐僖宗見民間的起義軍勢如破竹,就開始采用招撫的政策收買王仙芝,封他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此時王仙芝想要投降,然而因為黃巢等人的反對而作罷。此后,黃巢和王仙芝又開始分開作戰。
唐僖宗第一次招撫失敗后,并沒有氣餒,又先后幾次招安王仙芝,王仙芝決定投降,他派人去唐軍那里請降,但派去的人被殺害了。盛怒之下的王仙芝繼續與唐軍作戰,最后不幸死在戰爭中。
王仙芝從起義到戰死,不過三年多的時間,他雖然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績,但因他經不住勝利的考驗,一再乞降而削弱了作戰的士氣,分裂了起義軍內部的力量,他的動搖和妥協導致了起義的必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