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李林甫安祿山

                  安祿山的引薦人:李林甫

                  唐玄宗即位之后,為了加強邊境的防御,便在重要的邊境地區設立了十個軍鎮,每個軍鎮的長官叫節度使。節度使的權力很大,不但掌管軍隊,還兼管行政和財政,所以在當時地位十分顯要。按照唐朝的慣例,節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調到朝廷中當宰相。

                  李林甫掌權以后,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不但排擠朝廷的文官,還猜忌邊境的節度使。當時,擔任朔方等四個鎮節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戰功,他手下有許多驍勇善戰的將領,如哥舒翰、李光弼,這些人李林甫都看在眼里。

                  2020121307553842

                  李林甫見王忠嗣的功勞大、威望高,認為他很有可能被唐玄宗調回京城當宰相,于是便使出了一個陰謀——派人向唐玄宗誣告王忠嗣,說他要擁戴太子謀反。

                  在這次事件中,王忠嗣險些喪命,后來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為其申冤,唐玄宗才免了他的死罪,但是卻降了他的職。王忠嗣因為這件事情感到十分委屈,一氣之下就病死了。當時,邊境將領中還有一些胡族人。

                  李林甫思忖再三,覺得胡人文化水平低,皇上不可能派他們做宰相,于是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張重用胡人。李林甫說胡人驍勇善戰,而且跟朝官沒聯系,所以是靠得住的。唐玄宗聽后覺得十分窩心,因為他一直都擔心邊境的將領謀反,于是就聽了李林甫的話,提拔了一些胡人當節度使。在這些胡族的節度使中,唐玄宗和李林甫都特別看重平盧(在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安祿山。

                  安祿山早年在平盧軍里當過將官,然而他為人野蠻,經常不遵守軍令,還打了敗仗。于是邊境的守將就將其押送到長安,請朝廷處分。宰相張九齡為了嚴肅軍紀,便將安祿山判了死刑。然而唐玄宗聽說安祿山善戰,于是就法外開恩,把他給釋放了。張九齡當時極力勸諫唐玄宗,

                  說:“安祿山違反軍令,致使朝廷損兵折將,所以理當軍法處置。而且據我觀察,這個人圖謀不軌,留著是個后患。”唐玄宗覺得張九齡言過其實,所以還是赦免了安祿山。后來,張九齡被撤了職,而安祿山卻靠自己阿諛奉承的本事步步高升,最后還當上了平盧節度使。不出三年,他又兼任范陽節度使。

                  安祿山叛亂。

                  安祿山當了節度使以后,騙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后來又兼任河東節度使,控制了北方邊境的大部分地區。在掌握了實權之后,安祿山便開始秘密擴充兵力,不但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這些武將,還任用漢族士人高尚、嚴莊等幫他出謀劃策。此外,安祿山還從邊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選了八千名壯士,組成了一支精兵隊伍。

                  安祿山一直都在囤積糧草、磨礪武器,就等著在唐玄宗死后發動叛亂。唐玄宗親手寫詔書讓安祿山回到長安,然而安祿山卻推托說自己有病,不能去。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這時候,正好有個官員從長安到范陽來,安祿山趁此機會假造了一份詔書,還召集了所有的將±,宣布說:“現在我接到了皇上的密令,他讓我立即帶兵進京討伐楊國忠。”

                  timg-(8)

                  將士們都覺得很突然,他們面面相覷,卻根本不敢露出半點懷疑的態度。第二天一早,安祿山就帶領叛軍南下,他的15萬步兵、騎兵在河北平原上進發,一路上煙塵滾滾、鼓聲震地。沿路的官員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祿山的叛軍一直向南進攻,沿途幾乎沒有遭遇什么抵抗。沒過多久,安祿山就帶著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占領了洛陽。

                  (1)
                  上一篇 2020年12月13日 15:49
                  下一篇 2020年12月13日 16:15

                  相關推薦

                  • 唐代書法家張旭

                    唐代書法大家張旭 張旭(公元675年一公元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曾經擔任常熟縣...

                    2020年12月13日
                  • 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英國稱其為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 由于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

                    2020年12月24日
                  • 中國的莎士比亞

                    東方的莎士比亞 湯顯祖(公元1550年一公元1616年),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他是中國明代...

                    2020年12月20日
                  • 夷陵之戰

                    耗損蜀漢的“夷陵之戰”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而被孫權所殺,自此吳國和蜀國結下了仇恨。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

                    2020年12月27日
                  • 左思三都賦是哪三都

                    左思三都賦是哪三都-《吳都賦》,《魏都賦》和《蜀都賦》。 西晉太康年間有一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左思,他寫了一篇《三都賦》,在...

                    2020年12月10日
                  • 宣王中興

                    短暫的“宣王中興” 周宣王,中國周朝第十一位君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827年一公元前781年,華夏族,姬姓,名靜(一作靖)...

                    2020年12月26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