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公元617年,李淵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在太原起兵,他們的隊伍很快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并占領了長安。

                  公元618年,隋煬帝被殺,李淵建立唐朝。

                  當時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李世民和父親一同作戰,李淵曾經答應李世民在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然而天下平定了,李淵見李世民的功名日盛,便開始猶豫不決。后來,李建成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

                  李淵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這使得朝中政客相互沖突,而皇子們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兵戎相見。后來,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試圖借此良機掌握兵權,然后再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當然知道李建成的用心,于是他決定在這個危急的時刻與李建成背水—戰,先發制人。

                  timg-(6)

                  公元626年,李淵決定一同召見李世民和李建成。當李建成得知之后,便決定先入皇宮,取得政權。此時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做禁衛總領的常何是太子的親信,然而卻被李世民收買了。這一年的6月4日,李世民親自帶了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

                  當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之時,一走到臨湖殿,就發現有些不對勁。他們立刻想逃走,然而李世民埋伏的士兵們都沖了出來。在情急之下,李元吉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然而無一箭射中。李世民只發了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而跟在李世民身邊的尉退恭射死了李元吉。

                  這件事情被傳得沸沸揚揚,東宮的部將們都趕了過來,想要為太子報仇,于是他們便和李世民的部隊相遇在了玄武門,并發生了激烈的戰斗。直到尉遲恭砍下兩個將領的頭顱之后,李建成的兵馬才散去。

                  之后,尉遲恭身披鎧甲“保護”唐高祖李淵,將事情經過都上奏給了皇帝。3天之后,李淵便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后聞奏。”兩個月后,李淵退位,這時,李世民登上了皇位,他就是歷史上的唐太宗。

                  最負盛名的諫臣。

                  魏徵(公元580年一公元643年),字玄成,漢族,巨鹿(今河北邢臺市巨鹿縣,又說河北邯鄲市館陶)人,唐朝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魏徵在位期間,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唐太宗封他為鄭國公,謚號文貞,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也著書立說,著有《隋書》序論和《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貞觀政要》中收錄了他很多政治觀點,其中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最為著名。

                  2020121307151530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得知有個叫魏徵的官員曾勸說李建成殺害秦王,于是便召魏徵前來問起原因。魏徵神態自若地說如果太子聽了自己的話,就不會落到如此下場。唐太宗李世民覺得魏徵直言敢諫,于是提拔他為諫議大夫,并且鼓勵大臣們將意見當面說出來。

                  魏徵能犯顏直諫,即使是唐太宗在大怒的時候,他也毫不相讓。他在奏疏中說古代帝王“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在他的勸誡下,唐太宗始終兢兢業業,不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保證了在位期間帝業的興盛不衰。

                  魏徵去世后,唐太宗很難過,他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3日 15:09
                  下一篇 2020年12月13日 15:36

                  相關推薦

                  • 九鼎

                    九鼎為何能指代中國 《史記?周本紀》載:“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次洛,使人問九鼎。王使王孫滿應設以辭,楚兵乃去。”...

                    2020年12月26日
                  • 古代的計數方法

                    商朝的計數方法 商朝甲骨文中大致有三萬個數字,復位已經記到四位,在這些記錄中,明確了十進制,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2020年12月26日
                  • 紙上談兵的故事

                    紙上談兵葬送四十萬大軍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秦王此舉徹底截斷了上黨郡(...

                    2020年12月26日
                  • 楊行密吳國

                    楊行密建立南吳國 楊行密(公元852年一公元905年),字化源,廬州合肥(今安徽長豐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

                    2020年12月14日
                  • 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和《史記》 司馬遷(公元刖145年或刖135年一公元前86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

                    2020年12月26日
                  • 五代第一明君

                    五代中的第一明君柴榮 柴榮(公元921年一公元959年),后周世宗,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

                    2020年12月14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