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焯的皇極歷。
公元600年,皇太子楊廣召集全國的歷算專家,共同商議歷法之事。此次議事收獲很大,劉焯獻上了自己研究了幾十年的皇極歷,并且駁正了張胄玄歷法的錯誤。皇極歷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給出完整的太陽運動不均勻改正數值表的歷法。
劉焯的皇極歷給出了十分精確的天文數據,較之以前各代各個歷法的精度高得多。在劉焯之后,也只出現了唐末邊風的崇玄歷和北宋末姚舜輔的紀元歷。
劉焯還最早提出了黃道歲差的概念和具體數值,這一概念是從他的先輩所發明的赤道歲差概念引申出來的。他計入黃道歲差的影響,精確地計算出了太陽的行度,比用赤道歲差入算要科學和合理得多,數值的響。對于其他一系列的天文數據,皇極歷也都是各取新值,它們的精度大部分和前代的歷法持平。關于天文表格的編制,皇極歷也有所改良和創新。
《諸病源候論》。
到了隋朝,中醫學已經發展了千年,取得了累累碩果,有巨著《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等。漢代以前,中醫理論方面的著作就基本完成,然而病源學和證候學說方面的專著尚未出現。公元610年,隋朝的太醫博士巢元方率眾編著了《諸病源候論》一書。
《諸病源候論》是中國最早論述以內科為主的各科病病因和證候的專著,又稱《諸病源候總論》或者《巢氏病源》,共50卷。
本書總結了隋朝以前的醫學成就,對臨床各科病證進行了搜求、征集、編纂,并給予系統的分類。全書分67門,載列證候論1739條,敘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證候等。
《諸病源候論》包含了內、夕卜、婦、兒、五官、口齒、骨傷等多科病證,內容豐富,對一些傳染病、寄生蟲病、外科手術等也有不少精辟論述,極大地影響了后世的醫學。